2、企业倒闭。
2008年伊始,一大批的普洱茶生产企业开始主动寻求庇护,很多企业干脆倒闭,留下一个烂摊子。据传,普洱茶鼎盛时期,光云南一地,便有3000多家普洱茶生产企业,要说品牌,恐有上万之多!即便如此,更多的资金还是不断流进普洱茶生产加工领域,而生产出来的普洱茶,几被抢购一空。甚至外省的绿茶原料也用来做“普洱茶”,当时的景象是,只要看起来是个饼、砖、沱,不论是怎么生产出来的,都会被人抢购。
纵观世界各行各业,一个行业一旦成熟,基本上是品牌很少,企业很少,叫得响的品牌就是几个,完全符合2/8法则,即20%的企业占据80%的市场容量。可是看看前几年的普洱茶,销售最好的没有突破10亿,即使前10家企业加起来,基本上也不超过50亿的销售。这说明市场并不成熟!这两年的调整,必定会让一大部分人离开普洱茶市场,经营不好的企业也会因此倒闭。企业的倒闭和从业者的离去,是后普洱茶营销时代到来的标志之一。
3、重视消费。
普洱茶首先是茶,它的最大功能是解渴。如果再给普洱茶附加一点额外的价值的话,最多不外乎“普洱茶是一个健康的饮品”,并具备长期保存的特点。将普洱茶做成投资品,应用的是普洱茶可以“长期保存”这一特点,在这个特点的成立的前提下,普洱茶被包装成了“越陈越香”,“越陈越香”被偷换成了“越陈越值钱”,所以便具备了较高的投资价值。再者,普洱茶的健康功效被无限放大,现在来看普洱茶,发现它是一个“包治百病”的良药!
以“炒作”为主的营销手段失灵后,整个普洱茶行业似乎在一夜间便发现了软肋所在,那就是:普洱茶没有消费者!行业不得不朝着寻找消费者的方向上转变自己。从企业来看,研发并生产出了很多适合大众消费的产品,而不是一味地生产收藏品。渠道的设置也开始考虑大众消费渠道。
4、产品变脸。
这是企业自救的表现形式。
收藏市场遇冷,传统市场无法出货,面对一堆砖、饼、沱而无法销售时,具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开始寻求新的消费增长点。对于普洱茶行业来说,这种改变是很艰难的,因为在两三年前,生产企业是“上帝”,经销商和消费者想要买到普洱茶,需要求“上帝”才行。而现在,这种角色完成了转换,消费者才是真正的“上帝”,没有消费者的支持,再热的行业也只是虚假繁荣。
普洱茶企业主动调整产品结构的做法,就是为了寻找到更多的消费者。
最明显的转变是生、熟茶比例的调整,以前是生茶占绝对数量,现在倒回来,熟茶占绝对数量,从业者们不得不承认,生茶的确不好喝,需要经过时间的“陈化”才行。这也许是普洱茶从业者第一次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了生茶的难以下咽。其次,更多符合现代消费习惯的普洱茶被开发出来,比如说小沱茶、小砖茶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比如说即溶普洱茶产品再次受到关注!
5、渠道重置。
普洱茶批发市场的冷清与大众消费渠道逐渐被重视,也说明了普洱茶的营销在向普通消费领域渗透。
连锁专卖店被越来越多的普洱茶企业视为成功的模式之一,因此有的企业尝试建立连锁专卖店,以实现产品对消费者的零售;
大众消费渠道KA、KB等渠道,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普洱茶品牌与各种各样的普洱茶产品,包括紧压茶在内的普洱茶,进入了大众消费的终端,为的是寻求“不懂”普洱茶的消费者的青睐;
茶楼这样的消费渠道受到重视,有的企业开始以茶楼、餐饮等即时消费的终端进行布局,谋求的是将普洱茶消化掉,而不是储藏起来等待升值;
直销的模式也开始被运用,普洱茶是一个适合做纪念品和礼品的茶叶产品,因此一些企业开始组织团队进行产品直销,寻求大宗商品购买者;
互联网也被用来作为零售的平台……
普洱茶,在经历风风雨雨之后,终于迎来了发展的另一个时机,而从此时开始,普洱茶行业的营销,才真正走上了正规。这也标志着,普洱茶“后营销时代”的来临。
作者:娄自田
原文地址:http://hi.baidu.com/paomatian/blog/item/a08191106e4c270d203f2e6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