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忠说,针对“十年九旱、年年抗灾”的实际,德州市坚持不断加大投入,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据德州市农业局统计,近年来,德州市累计完成投资5.8亿元,治理骨干河道20条,新打机井2.7万眼,每年引用黄河水10亿立方米以上,新增改善灌溉面积350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59万亩;2007年以来,累计投资2.6亿元,改造中低产田45万亩。目前,已建成“田成方、树成行、沟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标准农田400万亩。
除“硬件”外,德州市还在“软件”上下工夫。德州市临邑县翟家镇孙汉服村村民孙丰忠是2010年的“山东粮王”。他告诉记者,2010年,他家的玉米亩产达到1029.6公斤,是山东省最高的。这个产量的取得,完全靠农技的力量。
“我参加县里组织的农技培训和指导20多次,将秸秆还田、深耕等新技术应用到了高产创建上,还免费领到了县里发放的复合肥、防虫农药、杀菌剂等价值150多元农资。没有这些,就不会有这么高的产量。”孙丰忠说。
临邑县是“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农业部每年拨付临邑县项目资金100万元,连续实施3年。“现在这个项目已经实施了两年,取得了初步的成效,2010年粮食产量比往年提高10%以上。”临邑县农业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邵国君说,在粮食种植面积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德州市粮食生产能力之所以能大幅提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发挥了农业科技的作用。
一是大力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重点推广了粮食生产“双晚”和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增施土杂肥、商品有机肥等技术,每年累计推广面积1800多万亩次,新技术应用率达到95%以上。
二是充分发挥德州市国家农作物新品种区域试验站的优势,普及优质粮食新品种,建立和完善良种育、繁、推体系,2007年以来累计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小麦、玉米新品种6个,筛选出适合德州种植的新品种55个,确定主推品种18个,良种普及率达到100%。
三是健全科技推广体系。近年来,德州市坚持以实施国家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为载体,全面巩固提高县市区农技服务水平,延伸发展乡村农技服务新生力量,达到了“万亩区有技术专家、千亩片有技术骨干、百亩田有技术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