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禅至茶:解疑答惑茶文化
发布时间 2012-01-07 浏览 48745 次
少懂得了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什么是恶的,什么是善的、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非的?喝茶、识茶、理解茶,不同的人有不一样的感受,在校园当中推广茶文化,懂得礼貌,懂得尊敬他人,懂得茶中的文化内涵,这对于每个学生来讲,从文化、道德、修养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

本刊记者:现在有些学校认为学习茶文化和他们的专业没有关系,学不学茶文化无所谓,寇老师认为是这样的吗?

寇丹:了解学习茶的文化,并不等于非要以后你去做有关茶的工作。我觉得我们有许多人进入茶艺馆是从爱茶的角度,并不是茶文化的角度走进茶馆的。作为学生,文、理各门学科他们都得学。茶也是其中一个贯通各科的、大家是易于接受的、在生活当中是最普及的一门功课。只要理解了茶,爱上了茶,在今后的任何工作岗位上都可以学习茶甚至离不开茶,茶可以给自己丰富的知识,多一项技能,这对于当前的年轻人来说也是必要的,同时也会对将来的生活增添一份乐趣。

本刊记者:刚才各位专家都对禅茶文化作了简要的解读,现在有些人对“茶禅一味”之“禅”在先,还是“茶禅一味”之“茶”在前,认识不一,见法各异。舒曼老师是如何理解这一问题的?

舒曼:有关禅和茶相结合的最早文字记载是发生在河北临漳县昭德寺。在宋代,圆悟克勤禅师究竟有否书曾日本遣宋使“禅茶一味”抑或是“茶禅一味”四字真诀之说,还是一个迷?传说毕竟代表不了事实,学术界一直在争议。但圆悟克勤参赵州“吃茶去”公案却是不争的事实,这在其“语录”和其著作《碧岩录》中可以见证。目前普遍说法是“茶禅一味”这一禅林法语由中国而入日本,又有日本回到中国。无论是“禅茶一味”的“禅”在前,还是“茶禅一味”的“茶”在前,对它的注解都应该是“禅和茶”或者是“茶和禅”具有“同一兴味”。这样的“同一兴味”,我理解为茶可清心,茶可雅志,茶可礼仁,茶可静思……。禅呢?同样是这样。如果从佛教(尤其是禅宗一脉)背景讲,佛教对推动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着特殊的贡献,讲“禅茶一味”而把“禅”放置在前,这是无可挑剔的;如果从中国茶文化五千年的大背景来论之,“禅”只是在融儒释道三教文化中佛教文化的其中一支——禅文化,所谓的“茶禅一味”而把“茶”放置在前,也是无可厚非的。这是一个禅者和一个茶者对两个层面上的不同叫法和区别。既然禅和茶在此时此刻,在你的心中两者本来不二,自是“一味”,已经是“同一兴味”了,还有必要去区分“茶”和“禅”谁先谁后的问题吗?所谓“禅既是茶,茶亦是禅”说得极是。茶禅一味已是一法,如果非要“于一法中而生二见”,那就是在“茶禅一味”之法中非要生出两种知见,实在是不合大乘之教。为此事曾托梦于诸高僧大德曰:“师傅,究是‘茶禅一味’还是‘禅茶一味’?”师曰:“吃茶去”!再问,回答还是“吃茶去”!想想也是,已然合二而一,有必要再把“一”去分“先”分“后”吗?又问另一高僧此类问题,高僧拿棍便打……。禅和茶是纯心,亦即纯一,不可被其文字所束缚,也不可执着于文字。茶是茶,禅是禅,因为有心,有纯心,茶可以是禅,禅也可以是茶。陈云君老师说,禅茶一味之“一”是一种心境,而“味”则是体悟。我很赞同陈老师的这种说法。禅、茶与“一”和“味”以及饮茶人的心境、体悟皆化成为一,原来禅和茶是同样的味道。没有对与错,没有先与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