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根荣想重新创业,好好做人,可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便去张献斌的农资店里“碰”运气。“只要发展生产,我这里的农资你只管搬去先用。”第一次,他赊到价值1000多元的农资,张献斌还主动上山指导他种菜。一晃十多年过去了,雷根荣先后赊账20余万元。他经营的10多亩“丽早香”最近几年为他带来近10万元的年收入。去年春茶时节,他把欠张献斌的农资欠款全还了。年底,他又想扩大再生产,置办炒茶机,一时凑不齐钱,刚刚还清欠款的雷根荣,又多了一张2.7万元的借条。
“张献斌太敬业了。”村委会主任张爱菊感触最深,这几年,省里把水稻联防联治的试点放在他们村,农忙季节,张献斌总是早上5时不到,就第一个赶到试验田,这是水稻病虫害防治的最佳时间。试验田从过去的500亩,发展到如今的1500亩,亩产由原来不足900斤,猛增到如今的1300斤,光稻谷一项,全村人均增收近400余元,而联防联治的农资费用,都是张献斌先垫付的。
“他说今年一定要把水稻亩产再提高20%,可现在……”种粮大户蓝树富哽咽得说不出话。
在陈旧的账单里,钟凤鸣的欠单最多,前后有3.2万元,但钟凤鸣早已不在人世了。记者找到钟家,他妻子雷海凤说:“献斌是茶农的大恩人。”说这话时,她眼里泛着泪光。张献斌还在镇农机站当茶叶技术员时,钟凤鸣意外发现茶园里几株茶叶发芽早、品质好,于是找张献斌商量,他们决定选育,所有费用都先由张献斌垫支。
没想到,钟凤鸣患癌症离世,欠了一屁股债。张献斌担心雷海凤不好意思再去赊账,就对她说:“有困难,就开口。账先欠着,不碍事。”临走时,他还留下2000元,作为雷海凤儿子上高中的学费。
这几株不起眼的早茶树,如今成了丽水名茶“丽早香”,种植面积发展到几千亩,并被邻省茶农引种。如今雷海凤的茶山面积超过百亩,进入了收获的季节,去年家庭年收入超过30万元。
雷海凤说,这几年她一直要还款,可张献斌总是说:“你先把欠别人的还上再说,那些钱要付利息的。我这里不急着用钱,缓缓再说。”
“献斌,您走好啊!”晚饭前,雷海凤端起刚刚泡好的新茶,向设在正堂的张献斌的灵位深深三鞠躬。记者分明看到,豆大的泪珠正从她的眼角悄然滑落。
淡淡的茶香,寄托着畲民对一个普通共产党员、农技站长的深切怀念。(原题为《但留茶香在山乡--追记丽水市莲都区丽新农技站原站长张献斌》,原文刊登于3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