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学院一位从事茶叶研究的老师认为,我国茶叶有国标、行标和各自的企业标准,要么太宏观,要么太微观,结合起来有难度。目前我国现行茶叶品质标准中,关于茶叶的感官品质都采用定性语言描述,消费者难以理解和应用,致使标准在交易定价中很难发挥作用,形成实施上的标准缺失情况。
专家建议,我省应加快出台相应的茶叶行业规则与标准,并充分兼顾企业和消费者认知程度。比如现在市场上特级茶、一级茶的概念泛滥,可以根据产地、采摘时间、制作工艺等要素区分等级,让消费者一目了然。
依托名茶打造优势品牌
4月11日,"2012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揭晓,祁门县"祁门红茶"品牌总价值20.42亿元,这是祁门红茶连续三年入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也是我省唯一入选十强的茶叶品牌。
众所周知,祁门红茶与印度大吉岭红茶、斯里兰卡乌伐茶并称世界三大高香茶,也是我国传统十大名茶中唯一的红茶。郑毅认为祁门红茶最有可能实现名茶和名牌的完美结合,应该重点扶持、优先发展。
我省已提出,要构建名牌茶发展、推介、保护和利用的运行机制,推动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六安瓜片四大名茶做大做强。各茶叶主产区也将结合实际,选择1-2个品质好、市场知名度高的名优茶重点培育。黄山市茶叶协会负责人认为,这为徽茶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从"产地品牌"到"产品品牌"转变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省茶叶协会副会长曾胜春强调,打造徽茶品牌,关键要培育经营主体,壮大龙头企业,提升其营销能力和品牌意识,"品牌的形成是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企业强大了,才有实力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进行品牌运作".
专家强调,强品牌还需要在生产研发上不断推陈出新,大力开发饮品茶、保健茶、速溶茶等衍生产品的研发,并在品质上不断精益求精,把做优产品质量当作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的重中之重,真正锤炼成突出个性、彰显特色、引领时尚、适应不同消费者需求的国际知名茶品牌。
针对当前品牌杂、乱、弱的局面,黄山五溪山茶叶公司董事长余小牛建议,政府要在抓好全省茶叶品牌资源的统计调查和归类整理的基础上,支持一个或几个龙头企业在相应主产区域进行品牌资源整合,规范历史名茶资源的使用,变各自为战为"一个拳头出击",不断擦亮徽茶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