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饮茶之礼 茶馈知音
下一主题:关于九华毛峰的“佛茶
明代有反映潮州茶俗情节的戏文如《荔镜记》(1566,嘉靖刻板)和《荔枝记》(1581,万历刻),唱词中有:"安排扫厝点茶汤"句。对白中有:"端椅坐;讨茶食","人客,茶请你","师父钟茶待你"等句。可见明代潮州民间茶事己经十分普及,这与宋末、元代福建移民潮州,带入茶籽、种茶技术和饮茶风俗,应有密切关系。潮州凤凰山最出名的单丛名为"宋种",不管传说如何,却真实反映当地茶民的情结,以"宋"为贵。福建武夷有茶树名"宋树"(清代陆廷灿《续茶经》引自《随见录》). 清代中后期至民国潮州饮茶达到盛期,成为官民习尚,贩茶大 潮及自产茶兼而有之。清代光绪《揭阳县志》说:"山中土茶……惟山中人嗜,揭所饮啜,该建茶也。"清代光绪张心泰《粤游小识》称:"潮郡犹嗜茶,茶叶有大焙、小焙、小种、名种、奇种、乌龙诸名色。"其中有产自饶平西岩、柏峻、深坑的茶叶。 此前,从福建贩茶人潮的记载还见之清代嘉庆《祟安县志》。但也不尽是"建茶",在官宦人家,如肖麟趾(《普宁县茶》1745),泡的是阳羡茶。 民国期间,潮人嗜茶更为出名,蒋叔南游记第一集(1921)中说:"武夷之茶,性温味浓,极其消食,盛行于广东。而以潮州人为嗜之。" 徐珂撰《可言》卷十三(1924)说:"工夫茶,潮州所尚。" 现今潮州、汕头人饮茶户年均消费巴达3.6千克,成为全国之冠。喜爱的茶品有乌岽单丛、岭头单丛、石鼓坪乌龙,有宋种、黄枝香、蜜冬香、八仙过海……与翁氏时相比已大大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