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论茶器)
【原文】
茶焙 茶焙编竹为之裹以箬叶,盖其上,以收火也。隔其中,以有容也。纳火其下去茶尺许,常温温然,所以养茶色香味也。
茶笼 茶不入焙者,宜密封裹,以箬笼盛之,置高处,不近湿气。
砧椎(1) 砧椎盖以砧茶;砧以木为之;椎或金或铁,取于便用。
茶钤 茶钤屈金铁为之,用以炙茶。
茶碾 茶碾以银或铁为之。黄金性柔,铜及喻石皆能生[钅生](2),不入用。
茶罗 茶罗以绝细为佳。罗底用蜀东川鹅溪画绢之密者,投汤中揉洗以幂之(3)。
茶盏(4) 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5),其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
茶匙 茶匙要重,击拂有力。黄金为上,人间以银铁为之。竹者轻,建茶不取。
汤瓶 瓶要小者易候汤,又点茶注汤有准。黄金为上,人间以银铁或瓷石为之。
【注释】
1. 砧椎:砧,读音zhen1,砧板。椎,捶击具,如木椎、铁椎。 2. 铜及喻石皆能生[钅生]:[钅生],《集韵》解释说:"铁衣也"。即金属的锈。 3.授汤中揉洗以幂之:幂,覆盖、罩住。 4. 茶盏:茶杯。《方言》"盏,杯也"。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绀,深青带红的颜色。纹如兔毫,黑釉表面有细丝状白色斑纹,形如兔毫。按,此杯名叫"黑釉兔毫杯"为建安贡品,北宋时皇家专用。
后序
臣皇柏中修起居注(1),奏事仁宗皇帝,屡承天问,以建安贡茶并所以试茶之状。臣谓论茶虽禁中语,无事于密,造茶录二篇上进。后知福州,为掌书记窃去藏藁(2),不复能记。知怀安县樊纪购得之,遂以刊勒行于好事者,然多外谬(3)。臣追念先帝顾遇之恩,揽本流涕,辄加正定,书之于石(4),以永其传。治平元年(5)五月二十六日,三司使给事中臣蔡襄谨记(6)。
【注释】
1. 臣皇佑中修起居注:皇佑为北宋仁来年号,时在公元1049~1053年间。 2.后知福州,为掌书记窃去藏稿,知,主持。知福州,即任福州大守。掌书记,府衙属官,掌管笺奏公文。 3. 多舛谬:舛,读音chuan3,错乱。 4.书之于石:宋治平元年(1064),怀安令樊纪将蔡襄所书《茶录》勒石,真楷小字,被视为书中绝品。 5. 治平元年:治平为宋英宗年号。治平元年是公元1064年。三司使、给事中:俱北宋官职名。
以下由爱茶网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
蔡襄(1012~1067),[北宋]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字君谟,为[北宋]着名茶叶鉴别专家。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任福建转运使,负责监制北苑贡茶,创制了小团茶,闻名于当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