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店“不务正业” 卖起了月饼
尽管今年的中秋茶叶销售不如预期的火爆,但茶叶商家们依然全力备战,除了在包装上猛下“工夫”,很多茶商还将目光放到了礼品组合上。记者调查发现,很多茶叶店都热衷于搞混搭,将茶叶和茶具搭在一起出售,或将茶叶和月饼、红酒混搭在一个包装盒内销售。“很多顾客觉得单独送月饼或者茶叶太单调了,我们就把他们搭在一起卖。”一家茶叶店负责人说,这种“混搭”受到了不少顾客的欢迎。
记者走访数家品牌茶企,发现他们今年纷纷推出不同口味的茶月饼,其中绿茶和铁观音口味的月饼在茶月饼市场中占据比较大的份额。“往年市场上也有茶月饼,但口味都比较单一,今年我们推出的茶月饼则有很多口味,除了传统的铁观音口味外还有茉莉花茶、大红袍、红茶等口味的月饼,这些月饼都是将茶叶研磨成茶粉然后制成月饼的。”八马茶业店店员告诉记者。
“今年茶月饼种类繁多,显得比较活跃,各种口味的月饼给喜欢喝茶的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由于是新品种会吸引消费者进行尝试。茶月饼是茶叶与中秋月饼进行结合的产品,只要有卖点,是正规合格企业生产的,就会有市场。”一家茶企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走访发现,大部分品牌茶企都选择与月饼行业的品牌企业合作,实现强强联合。“对于月饼的生产我们是门外汉,出于这一点我们选择的都是与品牌形象、市场口碑良好和质量过关的月饼企业进行合作,并请食品行业的专业人员对产品品质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把控后,月饼才能上架。”某品牌茶企相关负责人孙先生表示,月饼只是作为一个配套,带动茶叶的销售,企业并没有把它当作是一个盈利的渠道。
除了茶月饼,茶商还推出了月饼茶。“也就为了应景中秋,将普洱茶压制成月饼的形状,”据中秦茶业老板吴先生介绍,月饼茶选用普洱茶作原料,经传统加工工艺蒸压成月饼状,从外形上看和普通的食用月饼没什么两样,价格为200-300元。
月饼茶在网上销售也很火爆。一位叫“天下茶业”的淘宝店老板告诉记者,他们小店光一种“月饼茶”就卖了好几十盒。不过,买的人多,问的人更多,主要是因为很多人都觉得“月饼茶”很新鲜。
对于“茶月饼”和“月饼茶”的热销,一位业内人士认为,中秋即将来临,各行各业都在挖空心思地“应景”,以求商品销售量的最大化。“中秋节是茶叶销售的旺季,虽然茶月饼、月饼茶对于茶商们来说只是一个周边产品,但对带动茶叶的销售仍起着很大作用。‘中秋经济’这块大蛋糕大家都想分一块。”
但是,也有不少茶企对月饼持冷淡态度。茶商王先生表示,术业有专攻,月饼行业有相关的检测标准,茶行业在无法对所售产品品质进行监督、把控的情况下,将产品引入店内销售,是一种冒险。
中端茶渐成市场的主流
高价茶曾因为丰厚的利润回报一度受到商家的热捧,众多商家纷纷主推高端茶,而近日记者了解到,目前高端茶已经鲜有人问津,中低价位的茶叶似乎更有助于企业摆脱销售困境,一些商家开始重新调整产品定位。记者观察,多数市民在购买自己饮用的茶叶时主要选择价位在100~500元/斤的产品。普洱茶、铁观音、龙井、大红袍等得到市场的热捧。
在某红茶专卖店里,一年前几乎每盒都是上千元的茶叶如今已经被撤换成一盒三四百元的茶叶。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现在走的是大众化路线”。
“高价茶虽然利润空间较大,但成本也更高。”一家茶叶店老板分析道,高价茶能不能卖出去除了茶叶的等级品质外,产品的附加值也很关键,包括产品包装、店面装潢、人员服务等。假如一斤茶卖2000元,茶叶成本、店租、装潢、人员费用、包装费和损耗等就占相当大的比例。而高价茶与一般茶在品质上的差别不如价格上的差别大,这样低价茶性价比更高,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会优先考虑价格。
另外,茶叶的消费群体在壮大也是原因之一。很多刚喝茶的人一开始并不会购买价格太高的茶,而是从每斤两三百的茶叶开始消费,这也拉动了中低价位茶的销售。
节日营销要精准锁定
“中秋消费的是礼品文化和情感文化,虽然茶文化底蕴十分深厚,但和中秋消费文化存在契合度的问题。事实上,从各方面反馈情况看,极少有茶企针对中秋这一传统销售节点做过相对应的产品规划,大家做得更多的仅仅是以中秋节为噱头,做一些优惠活动什么的。”某茶企总经理助理认为,节日营销要取得更好的效果,茶企必须从外包装、文化内涵等产品显性层面实行对节日市场潜在需求的对接,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挖掘节日消费巨大潜力。
与此同时,业界人士认为,相比月饼,在中秋节,茶叶尚未能让广大消费者产生直接性的消费冲动。而对于茶企而言,要激发一种消费冲动,引导一种消费需求并非易事。因此有必要进行不同行业嫁接,借势完成自身消费布局。茶同样可以通过与月饼等相关资源的整合,有效降低推广成本和成功几率。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把茶作为销售主角的原则贯穿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