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雪菊滞销贱卖,首当其冲的无疑就是“茶市风向标”的广州市场。记者走访多处茶叶市场了解到,中低价位的雪菊价格已出现大幅下跌,许多前期囤货的商家损失惨重。
不过,景秀茶行的老板告诉记者,价格大幅下跌的主要是那些中低价位的雪菊。他表示,同等品质前提下,原本四五百元一斤的雪菊现在只卖两百元一斤,但原本售价在每斤千元以上的雪菊则维持不变,因为供应并未增加。中低价位的雪菊都是人工种植而成,供应量非常大,导致价格持续走低。至于高海拔的雪菊,由于生长条件的限制,供应量一直维持不变,因此价格也就没有多大变化。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雪菊价格在不到一年内迅速变脸?对此,多名业内人士透露,人工种植的雪菊今年产量剧增是重要原因之一,此外,游资炒作、雪菊种植技术含量低、分级制度缺乏、政府部门引导不力等均是造成雪菊价格巨大波动的因素。
人工种植泛滥导致产量过剩
最近一年来,各地试种雪菊喜获丰收、喜获成功之类的标题充斥媒体。和田地区皮山县是雪菊的原产地,今年雪菊种植面积增加10倍超过2万亩;吉木萨尔县山区乡镇推广种植1200余亩;乌市达坂城区雪菊种植1600亩……
自昆仑雪菊在广东、北京、福建等地日渐走俏,不少人看到了其中的商机。于是,新疆农户纷纷将这种产自昆仑山高海拔地区的菊花品种引到平原地区进行人工种植。
据了解,从昆仑山脉3000米海拔逐步向下,进而由南向北扩散,喀什、且末、库尔勒、伊犁甚至在乌鲁木齐的南山和昌吉州的吉木萨尔县,人工种植的雪菊以成百上千亩的速度增加。
“预计今年人工种植的雪菊产量在一千吨以上。”一家经营昆仑雪菊的茶业公司销售部经理赵先生说,狭义上的雪菊大都来自和田地区皮山县昆仑山一带,高海拔产地被新疆的几家品牌厂商所垄断,年产量不超过50吨,而低海拔人工种植的产区则遍布新疆各地。另外,野生雪菊的花期是在每年八九月份,一年一产,而人工种植的雪菊则可以做到一年多产。这两点是人工种植雪菊产量远超野生雪菊的关键原因。
产量过剩自然引发了销路不畅、竞相压价的问题。“有的菊农现在甚至让雪菊烂在地里,因为采摘的成本已经超出了他们卖雪菊所能得到的利润。”一位雪菊经销商如是说。
昆仑雪菊的炒作路线
当初,雪菊之所以受到市场的追捧,除了其自身具有一定价值外,游资的恶意炒作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产量稀少,产地独特,大多数人不了解,又有特殊的药用价值,这些因素对于那些嗅觉灵敏的游资来说,构成了炒作的绝佳条件。
在芳村茶叶市场经营茶叶近十年的刘先生,提起昆仑雪菊依然心有余悸,“就像坐了一趟过山车,整个过程就一年多的时间,价格暴涨快,回落也快”。作为跟风炒作昆仑雪菊的一批经销商,刘先生非但没有在这一波行情中赚到钱,反而因为前期囤货太多损失惨重。
“现在茶叶市场这边卖雪菊的商家很多都有存货。”刘先生说,其他品种的茶叶可长期保存甚至年份越长价值越高,而雪菊最多只能保存一年,现在价格一出现暴跌,立马就引发了抛售,前期囤雪菊的商家只能尽量将亏损降到最低。
吴先生在茶叶市场“混迹”多年,从事茶叶策划、营销工作,多年来一直保持观察茶叶市场动向的习惯。
他向记者讲述了一个在茶叶市场中广为流传的故事:在两三年前,昆仑雪菊还默默无闻的时候,有着华南茶叶市场“风向标”之称的广州芳村茶叶市场上突然冒出一批又一批“大买家”,他们挨家挨户地问:“有没有昆仑雪菊?”这个消息一下子就炸开了锅,批发商们纷纷热议这种神秘的菊花新品,并开始寻找货源。货源一开始被部分商家控制得非常紧,有价无市的局面致使雪菊价格一路走高。饥饿销售策略收效显著,一个商家顺势开始大批量供货,昆仑雪菊由此热炒。而直到后来,批发商才知道,当初的那些“大买家”其实都是这个生产商雇的“托儿”。
炒作的说法得到了很多茶界人士的认同。在此事件中,得利的其实是前期进场的游资。他们打着健康饮品的旗号,一度成功地让雪菊得到极大的关注,他们也成功地将雪菊卖出高价,获得不菲的利润。尽管因为产量太多、后续乏力,让他们没能得到更多的利益,但这些人大多也在滞销潮到来之前抽身而退,留下一堆烂摊子给种植户和中小商家。
为何贪婪的游资在不到两年内就迅速从雪菊市场撤离?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茶商透露,昆仑雪菊并不具备长久炒作的资质,目前的高价不过是满足人们的新鲜感。雪菊属于一年产,不能长久存放,不具备保值升值的功能。此外,雪菊并不像普洱古树茶那样需要多年种植,种植技术含量低。
雪菊价格明年会触底反弹
在业内人士看来,雪菊目前还只是集中在一些大城市的高端消费市场,不少省份包括国际市场对雪菊还很陌生,因此市场前景广阔。雪菊价格无论是暴涨还是暴跌都是不理性的,与天价相比,现在的“白菜价”同样不是真正的价值体现,明年价格或许会触底反弹,回归一个合理的水平。
相比起供需问题,业内人士更担忧的是目前雪菊开发混乱和无序的局面,目前有关部门还没有对雪菊整体开发的规划,在种植、加工、市场准入、检测监督方面都是空白。现在雪菊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品质分级问题。传统茶叶可以按上市季节、茶树树龄、产地等多个方面进行分级,标准化生产之下可以有完善的定价机制。而雪菊由于是市场新兴的品种,不存在严格的品质分级,因此导致了目前混乱的价格。
业内人士建议,为避免雪菊价格暴涨暴跌损害农民及消费者利益,政府及相关农业部门应加强引导,并对原产地进行保护,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雪菊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走向市场,被全国消费者认可,它一波三折的市场历程为后来者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但愿更多的人能从中受益,让中国茶叶市场更加健康理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