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认为碧螺春茶采得越早越名贵,还有人以为茶叶越嫩肯定是特级茶。章无畏说,这些观点都是不准确的,碧螺春茶的等级是根据国家标准确定的。国家标准对洞庭(山)碧螺春茶按产品质量分为特一级、特二级、一级、二级、三级五个等级,其中特一级、特二级最为名贵,每个等级都有明确的感官品质指标、理化指标、卫生指标,感官指标包括外形的条索、色泽、整碎、净度;内质的香气、滋味、汤色、叶底等;而理化指标主要有水分、粗纤维等。
色香味是碧螺春茶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些与包装、密封、储存等后期处理有着重要关系。同样的碧螺春茶,后期如何处理效果完全不一样。比如茶叶水分过高,茶叶就容易变黄;包装密封不够,空气中的氧气就会进入与茶叶发生氧化反应,从而影响茶叶的品质。
近年,已有一些茶叶经销企业开始重视碧螺春茶的后期加工,他们对每一批鲜叶都严格挑拣,剔除外形特征不符、香气滋味不纯的,然后由企业评茶员进行审评,按国家标准分等分级;炒制后的干茶要复烘,水分控制在7%左右,再用真空密封包装放在5℃左右的保鲜库内保管,保证了碧螺春茶的品质特征。
“碧螺春”的由来
康熙赐名“碧螺春”
清康熙三十八年,康熙皇帝南巡到苏州,在地方官的陪同下乘船到东山视察,江苏巡抚宋荦用东山特产“吓煞人香”招待皇上。康熙皇帝接过茶杯,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只见银色茸毛的细芽慢慢沉入杯中,渐渐舒展,呷了一口,觉得清香中带甜味,提神生津,连声说:“好茶!好茶!”接着问道:“此茶产自哪里?叫什么名字?”宋荦连忙回答说:“此茶最初产自洞庭东山碧螺峰下,名叫‘吓煞人香’。”康熙皇帝博古通今,见多识广,好茶名字知道一大串,可从没听说过这么个古怪的茶名,便追问道:“吓煞人香!这是什么意思?”宋荦解释说:“这是吴地方言,意思是说此茶香味很浓,香得吓死人。”康熙皇帝一听连连摇头,说:“此名粗俗不雅。”于是,要随行官员起个好听的茶名。官员们叽哩咕噜,凑了一大堆,康熙皇帝一个都不满意。此时,宋荦接过话题:“还是请皇上赐名吧!”康熙皇帝想了一会,说道:“朕起名为‘碧螺春’。”并解释说:“此茶最早产于碧螺峰下,地名是不可少的;古人常有用‘春’命名好茶的习惯,因此题名‘碧螺春’。”众人听了,连声拍手称好。
从此,“碧螺春”作为茶名叫响了开来,一直叫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