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取得进展
发布时间 2012-10-26 浏览 24337 次
极性的后果。

  “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项目的实施促进了中药材研究与开发运行新机制的建立。“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的几种模式,从验收的结果来看:凡与企业结合的,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目前存在的问题

  缺乏共性和特性质量评价标准:在制定标准操作规程全过程中,栽培技术措施的好坏都应以产量和质量来衡量和评价,但目前实际操作有相当的困难。中药材种质保护和种质创新问题虽然得到重视,但工作力度不够:由于大多数药用植物栽培历史不长,保留着很多野生性状。病虫害防治研究比较薄弱:在中药材生产过程中,病虫害防治是一个大问题,某些情况下由于病虫害的发生,对中药材的产量与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虽然各课题组对此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农药种类选择与使用量上依据GAP的要求作了一些规定,但未系统开展中药材病虫害防治中农药的安全性评价研究。

  对中药材原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药用植物栽培中的生态原理研究不足:在中药材生产过程中,具体栽培措施的制定,需要依据各种药用植物生理特性、生态学原理来进行,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从业人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属于一个多学科系统工程,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较高的素质。虽然目前对规范化种植给予足够重视,仍然需要对从业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农药使用问题:大部分基地对病虫害防治注意到了不使用剧毒农药,在品种选择、用量等方面均作了具体规定。但个别基地由于病虫害防治方面技术基础差,仍使用高毒农药或有残毒的农药。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应用,目前部分专题研究与企业结合不够,因此,各课题组仍应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联合。

  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工作的思考

  建议以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生产的中药材为研究对象,建立“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的质量评价平台”,重新评价已制定的SOP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对已经验收的重点品种需要继续支持以便深入研究,起到真正意义上的示范作用。进一步加强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方法学的研究,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可行性和科学性。

  中药材品种选育问题应引起更广泛的重视,因此,建议采取以“选”为主,以“育”为辅,“选”、“育”兼顾的策略;在现有农家品种的基础上,通过筛选、纯化、比较后,确定优良品系,可直接应用于生产。建立加强病虫害的防治研究,建立中药材病虫害防治技术平台,应在符合GAP要求的前提下,深入研究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加强生物防治技术研究,保护利用天敌的群落生态学应用基础研究和开展无公害生物农药的研制,对目前必须要用化学农药的,要求制订出安全使用建议标准。大力提倡企业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联合共同承担研究项目依托有工作基础的科研单位或高等院校联合申报课题,共同承担研究项目。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