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凌晨3点,记者来到东风路上的蔬菜批发市场,虽然外面漆黑一片,这里却是灯火通明,热闹非凡,几个交易大棚里人声鼎沸,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记者打探了一下,大白菜的批发价是4毛一斤,不过,到了6点,价格又变为3毛5,菜价变化比零售市场上还快。
周三介绍,菜从溪西村进好后,再运到市区,就要加上油费、打包费和人工费,一般每种菜1斤的利润在5分至2毛之间。不过批发蔬菜并非大家想像的旱涝保收、只赚不赔,赚多赚少要看市场上的存货。如果当天市场上的某种菜大家都拿了,价格就上不去,甚至会烂在手里,反之才能赚上一笔。而且容易坏的菜要赶在天亮前批发出去,越摆越不新鲜,越卖不上价。
离开批发市场,记者又走访了几家菜场,大白菜零售价为6毛至1元,大多售价在8毛。
双龙菜场摊贩姜师傅说,这4毛钱的利润并非都被他们赚走了。不管摆不摆摊,摊贩都们一天都要缴纳几十元摊位费,加上损耗、抹零头,一斤菜起码要加价三四毛钱才能赚钱。姜师傅说,他和妻子两人管理菜摊,每天凌晨两点就要去批发市场拿货,一天也就赚个百十元,跟在外面打工差不多。
价格猛跌还是因为种多了
近年来,大白菜价格犹如坐上了过山车,波动较大。前年10月份,韩国发生泡菜危机,国内泡菜企业订单增加,大白菜批发价在七八毛一斤,眼看赚到了钱,去年,菜农纷纷扩大种植面积,导致产量增加,大白菜又滞销,最低时市区白菜的田头价只有8分钱一斤。
去年已经亏本,今年为何还要继续种植?金学海和旁边的几名菜农表示,去年白菜价格低,大家都琢磨着今年种植的人肯定要少,希望能扳本,不想外地的白菜并没有少种,大白菜又丰收了,结果还是亏本。种了几十年的菜,这个时节不种大白菜也不知道还能种啥。
蔬菜批发市场负责人介绍,本地大白菜有秋白菜和冬白菜,可从10月份一直吃到春节,从现在到11月下旬都是大白菜上市的高峰期。今年,天津、河北、山东等地区大白菜价格也同样低,原因之一是种植面积依然较大,《中国财经报》报道,保守估计今年全国大白菜种植面积将超过4000万亩。目前正值蔬菜大量上市季节,市民可选择品种多,这也进一步拉低了大白菜价。
据了解,为解决菜农卖菜难问题,物价、工商等部门尝试开展了“农超对接”模式,目前平价商店的部分蔬菜就是从田间地头直接摆上柜台,省略了中间环节,受到菜农和市民欢迎。业内人士建议,相关部门还可以组织建立规模化蔬菜种植基地,搭建蔬菜信息服务平台,以给菜农提供相关信息,避免盲目种植大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