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铁观音茶王赛“茶王”
下一主题:“2012年铁观音(晋江
德远矿业的苏自来对此深有感触。在德远矿业筹备回归之时,企业用地每个环节的敲定都需要经过多级多个部门办理。让德远矿业没有想到的是,县发改部门专门派出人员带着企业经办人四处奔走逐项办理手续,将办理时间缩短了一半。
联想起公司在异地进展缓慢的项目,苏自来不免喟叹:“衡量综合投资环境,还是在家乡好办事、效率高,而且政策的稳定性好。”他口中的政策稳定性,可以从2009年开始追溯。当年,我县连续推出了25条具体措施,从扶持企业、工作机制等方面入手,打造优越的投资环境;2010年则设立招商引资服务中心和项目报批服务中心,压缩审批流程,建立项目报批绿色通道,对投资超过300万元的项目实行“一条龙”的保姆式服务;今年一系列针对“回归经济”的服务政策更是连番出炉。
经过长久经营积淀而来的完善产业链配套,更是安溪的“地利”优势。“在一些不是以茶业为支柱产业的城市,想找到对口服务的物流、包装很难。”吴荣山这样描述异地发展的“水土不服”。企业外迁虽然能够暂时规避信息、人才等资源劣势,但因为转移地产业配套滞后,企业发展的综合成本比之安溪更高。
而日渐明朗的区位优势正在打破过去掣肘企业成长的瓶颈。根据福建省的大交通发展规划,今后几年,将有福广、厦沙、莆永三条高速公路从安溪境内穿过。可以说,现在的安溪,已全面融入泉州、厦门“一小时经济圈”,“承东启西、通山达海”的区位优势日益突出,借力泉、厦信息、人才、科研优势成为现实。
“可以说,我们的回归,既是基于亲情的回归,更是一种理性的选择,因为这里不仅有感情回报,还有更多的投资回报。”采访中,不少回归企业家对未来皆持乐观态度:随着优势的凸显,安溪终将成为回归创业的乐园,而时间正是最好的验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