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茶业发展机遇 漳平水仙茶绽放新生
发布时间 2012-11-20 浏览 24427 次
2004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茶产业摆在农业发展的突出位置,作为主导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纳入“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规划,形成党政重视、部门齐抓的格局。同时,茶业自身发展也让社会逐步形成了“品茶、议茶、种茶、制茶、经营茶”的良好氛围。全市拥有福建省级茶叶龙头企业2家,龙岩市级茶叶龙头企业19家,涉茶人员超过7.5万人,建成了台品、鸿鼎、尚顺、岳山、仙汇、九鹏、南星、昌名、戴云山茶业等一批先进的茶厂和标准化生态茶园。目前,1000多家加工企业中有规模(2000万元)以上企业28家,百万以上企业 56家,50万以上企业 89家,共同引领和带动全市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近年来,漳平利用生态、区位、人文优势,大力发展茶产业,弘扬茶文化,全力推进漳平茶叶品牌建设,获得了“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福建省十大产茶大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乌龙茶(永福高山茶)加工示范基地”、“国家级漳平市水仙茶综合生产标准化示范基地”、“紧压乌龙茶饼唯一产地”、省生态农业试点县、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等一个又一个国家级、省级荣誉。

两岸合作 茶味渐浓

深化海峡两岸农业合作是漳平市的一大亮点。茶业也搭上了两岸合作的东风,路子越走越宽。在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这一平台上,漳平建成了“大陆地区最大的台茶生产地和台湾茶农投资最密集的区域”。截至目前,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共引进台湾茶叶品种7个;引进台湾有机农业、茶叶加工技术、“豆浆”喷灌技术、茶叶采摘技术等先进技术多项,专利技术6项。

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还组建大陆第一家台资农民专业合作社——漳平永福闽台缘高山茶产销合作社。合作社紧紧抓住闽台农业合作的有利时机,通过建立农业标准化项目,推广高山茶种植、加工技术标准,扩大高山茶产业规模,结合台湾乌龙茶加工技术设备和生物防控技术等方面优势,提升永福高山茶产业品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开拓创新 书写新的历史

漳平茶产业创造的辉煌是漳平人民不断开拓创新的写照。通过大力实施茶叶加工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推行清洁化、标准化茶叶加工集中区建设,“十二五”期间,漳平将集中建设10个标准化加工集中区,促进茶叶种植、加工专业化分工,实现茶叶、设备、劳动力等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逐步培育茶叶产地市场形成,推进茶产业集约化发展。

漳平已勾画出“十二五”期间的发展蓝图:全面实施两个“183”工程,即“建设一个现代化闽西南名茶城”,对80家茶叶加工厂进行平均清洁化改造,开办30家“漳平名茶”茶叶专卖店;实施一个茶叶有机专用肥重点项目,新建8万亩高效安全生态良种茶园,开创3条茶文化休闲旅游路线,提升茶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明年漳平将启动建设闽西南名茶城,计划投资2亿元,规划总用地400亩,划分为四大区域,即由投售大厅、拼配托运中心等组成的名茶交易区;由茶文化博物馆、生态绿地和水面景观构成的茶文化区;以及具有办公、会议、娱乐等功能的综合管理区和市场配套服务区。建成集名茶贸易、质量监控、文化交流、观光游览和休闲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区域性、现代化茶叶集散中心。该市有关负责人表示,茶城将于2015年建成,建成后,茶城年交易量将达到1万吨,年交易额达到10亿元。

漳平还推进水仙茶制作工艺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使水仙茶真正成为农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农业发展水平。据悉,到2015年,漳平的水仙茶面积将达6万亩左右,全市茶叶总面积达13.5万亩,产量达2.2万吨,茶业总产值达22亿元。

海峡潮涌展宏图,漳平跨越正当时。漳平茶业,正在书写一段新的历史。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