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地区的民族文化
发布时间 2013-02-01 浏览 31918 次
(永胜)请求,在胜州与云南举行茶叶贸易,获准当年,做成生意5万担。清政府实行配额专卖,征收茶捐。1744年,普洱茶被朝廷列为贡品,由思茅同知(七品官名)承办贡茶事宜。

明清时期,茶马古道迅速发展起来,古道的源头以普洱、思茅两城为中心,向东、西、南、北辐射出5条茶马大道,往来不绝的马帮,为普洱茶传播输送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是它们源源不断把各茶山的茶叶驮运到思茅普洱加工制作后,又沿茶马大道西北运销西藏、尼泊尔、印度,南销东南亚诸国;内销由昆明中转全国各地。贡茶则由官方驿道快运到北京。

茶马古道是连接地域、民族文化的纽带,是中土与西藏,外地商品流通、经济交流的通道,是民族文化融汇的通道,也是一条中华民族战胜艰难险阻,标记伟大民族精神的大道,是一条长长的民族团结和中外友谊的金桥。

五条茶马古道主要路线是:

北道--由普洱经昆明中转内地各省、北京,称为"官茶大道".

北西道--由普洱经大理、丽江、中甸进入西藏,由拉萨中转尼泊尔 、印度等国。

南道--由普洱、思茅分为三线,即:东出越南,南出老挝,西南出缅、泰。

20世纪70年代开创了"新茶路",入缅后经曼德勒或景栋转运到仰光,海运到加尔各答,再陆运到西里古里--葛伦保,最后由马帮驮运到拉萨。

思茅、普洱的古茶园,古道,马帮,茶庄,茶厂锁链构成一幅大气磅礴以普洱茶为核心的文化长廊,留下了辉煌的画卷,也给后人研究普洱茶文化提供了史料。

"普洱茶"饱含着深深的韵味,辐射出耐人寻味的"茶马古道"精神。

……叮当叮当的马铃声在古道上回响,一长串马帮走过吊桥,一驮驮易武正山的茶叶被驮到普洱府,再流传到世界各地。时间在流尚,岁月在飞逝,一段段富有神奇色彩的故事遗留在弯弯曲曲的古道上。

普洱茶生长环境

普洱茶树(4张)澜沧江中下游是古今普洱茶的原产地及集散地,这一带年均温度在17°C-22°C,年降雨量在1200-1800毫米,土壤PH值为4-6,属亚热带湿润气候类型。在这种海拔差异大、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的地方,地杰物灵。这些优越的条件为该区种植的云南大叶种茶创造了适宜的生长条件。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