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白茶源福鼎 功效独特美名扬
发布时间 2013-02-15 浏览 29750 次
/p>

二、千年传说源白茶



唐代陆羽《茶经》据“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毒,得荼而解”得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的结论,告诉我们茶起源于远古。无独有偶,福建太姥山地区也流传一个相类似的神话传说:说尧时有一老母,居才山(今太姥山)种蓝,见山下麻疹流行,便教乡民用茶治病救人,由此感动上苍,羽化成仙,后人尊其为“太姥娘娘”,并向她学习种茶。剥去此传说的神话外壳,结合现实中的证据,不难发现该传说其实承载着太姥山先民远古时代就识茶用茶的信息。

陆羽《茶经》中记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 据著名的茶叶专家陈橼教授的考证并在《茶业通史》中记载,“永嘉县东三百里的白茶山就是福鼎境内的太姥山。”明末清初福建著名的文人周亮工在《闽小记》中明载:“太姥山有绿雪芽茶。”民国之初卓剑舟《太姥山全志》称“绿雪芽,今呼为白毫,色香俱绝,而尤以鸿雪洞产者为最”。《福建地方志》和茶界泰斗张天福教授《福建白茶的调查》等文献对福鼎白茶所作的研究和著述也认定,白茶始创于福鼎。1957年福建茶树良种普查时,发现太姥山区有野生古茶树群落的存在,而且著名的绿雪芽野生古茶树恰恰生长在传说中太姥娘娘修炼的道场鸿雪洞附近,福鼎白茶的原料“福鼎大白”、“福鼎大毫”就是从太姥山中移植出去的,被福建省绿化委列入“古树名木”保护目录的绿雪芽古茶树是真正意义的白茶生产历史见证的“活化石”。 太姥山区民众自古就有将“茶叶”晒干收藏,用于治疗麻疹、发烧、水土不服等疾病,这种保存茶叶方式,明朝的田艺蘅《煮泉小品》赞道:“芽茶以火作者为次,生晒者为上,亦更近自然,且断烟火气耳。生晒茶沦之瓯中,则旗枪舒畅,清翠鲜明,尤为可爱。”茶学一代宗师陈橼教授认为“如现时制白茶,可以说是制茶起源时期。”湖南农业大学杨文辉教授也认为:“与现今的白茶制法没有实质性的区别,属于白茶制法的范畴。”并推断出“中国茶叶生产史上的最早发明是白茶”。

据央视报道,2009年考古工作者在曾经创建了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吕氏家族墓的发掘中,发现了距今一千多年前的茶叶,更让大家惊奇的是,这些千年以前的茶叶还是茶叶中少之又少的极品白茶

种种资料都表明福鼎白茶生产历史悠久,福鼎白茶加工所采用的原料良种是地道的本地原生种,是福鼎先人发现并予以开发,是对我国茶类发展的一大贡献。因此,现代茶叶专家普遍认定,福鼎是白茶的发源地。

三、品质安全好白茶


福鼎市持续加大茶叶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等基础工作,成立市农产品安全质量检测中心,建立健全市、乡、村三级农残抑控网络,注重在种植、生产、加工、销售、质量等各个环节加强建设和管理,着力打造“生态茶、健康茶、放心茶”。

针对欧美对于茶叶进口实施更加严格的农残控制,通过开辟茶叶生产示范基地,以点带面,全面推广无公害茶园建设,从源头上把好茶叶质量关。截至目前,全市共推广无公害茶园21万亩、建立了面积达3.8万亩的有机茶基地和绿色食品基地,是福建省最早实施,推广有机茶园绿色食品基地建设的县市,也是全省推广面积最大的县市。

为了提高茶农科技种茶的水平,我们每年投入100多万元,分期分批请专家到每个乡镇对茶农进行无公害栽培技术培训。同时,在每个乡镇设立茶叶生产指导站,每个站配备2至4名茶技人员,加强科学管理茶园和安全施肥的指导。

坚持在全市各农资供应点张贴严禁上市的化肥、农药黑名单,加强检查并依法对出售高残农药的经营行为进行打击。在茶青采摘前一周,由政府拨专款设立质监员,对每个茶园随机抽样检查并公布结果,农残不合格的不得采摘,这一系列的措施,进一步守护了福鼎茶叶的品质。2007-2009连续三年送抽检茶叶样品827批次,全部达到无公害茶叶标准要求,农残合格率均达到100%。白茶门户网

积极引导茶叶生产经营企业成立自己的行业组织茶业协会,在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制定茶叶行业标准,对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作了具体而详尽的规范,大力推行产业清洁化、规范化、标准化生产,并参与国内国际行业标准的起草。目前全市已有3家茶叶生产企业获得世标认证,39家茶叶生产企业获得QS认证,4家龙头企业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建设试点工作,福鼎市是全国三个茶叶产品实行质量可追溯制度建设试点县市之一,也是福建省唯一的一个。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