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驯化、种植、利用、生产、加工、运输、销售、饮用等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文化总和。它与自然、地理、民族、经济、文化紧密相连,涉及种茶人。饮茶人各民族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思想观念、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等等方面。自从远古时期居住在澜沧江流域沿岸思普区一带的古代先民濮人和各民族,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发现了野生古茶树的用途,继而进行栽培、驯化、利用时,即开始了新的
茶文化篇章。思茅地区各民族的饮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哈尼族的烤茶、土锅茶、蒸茶,彝族的火罐茶、盐巴茶,傣族的烤竹筒茶,拉祜族的烤茶、大锅茶,佤族的铁板烧茶,布朗族的煮竹青茶、酸茶等。各民族之间,以茶待客、以茶联姻、以茶作礼、以茶祭祀、以茶作贡、以茶入市、以茶唱曲、以茶入艺、以茶经贸。以茶入药、以茶入诗等等,已成了社会文明进步、人民友好的象征。今天,以茶促贸、以茶兴农、以茶促文、以茶致富、以茶增谊、以茶广交天下。更促进了各民族的团结、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国际交往和改革开放,对建设中国茶城思茅市,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997年4月,国家邮电部发行《茶》邮票一套4枚,第一枚《茶树》,印的就是思茅地区澜沧邦崴过渡型古茶树,面值50分,同时发行了澜沧邦崴古茶树极限明信件,开了中国
茶文化入邮之始,在国际邮政上起到了宣传作用。思茅地区的
普洱茶艺表演队,曾在思茅、昆明、泰国清莱等地表演过,由哈尼、彝、拉祜、傣、佤族饮茶习俗结合而成,以“清敬和爱”的茶艺精髓,向宾客敬献清茶、烤茶、酒茶。茶艺表演注重倡茗环境和倡饮气氛,把茶具、观茶、闻香、浸泡、尝味等地方民族特色表现出来,为普洱
茶文化提升了高雅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