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于此地加工,故称平水珠茶。其产区包括绍兴、嵊县、萧山、诸暨、上虞、余姚、天台、奉化、堇县、东阳。平水在唐朝已是
茶叶集散地,到了清代,浙东
茶叶几乎都在平水加工转运出口。平水珠茶在国际
茶叶市场的名声卓著,似乎远胜于国内。18世纪初,珠茶以“贡熙茶”名风靡世界,茶价之高不亚于珠宝,在国外被誉为“绿色珍珠”,英文名为“Gunpowder"。1984年天坛牌特级珠茶,在马德里世界优质食品评选大会上,获金奖。平水茶区东临东海,北濒杭州湾,西贴钱塘江,为会稽山、四明山、天台山环抱。山岭盘结,峰峦起伏,溪流纵横,云雾袅绕,气候温和,非常适于
茶叶生产。珠茶加工工艺分初制和精制两个阶段,均已实现机械化生产。初制之产品,属毛茶,称为圆炒青或平炒青。毛茶再经精制工艺后方为成品珠茶。珠茶外形圆紧,呈颗粒状,身骨重实,似珍珠。色泽墨绿,有光泽。冲泡后有果香,味较浓。5.径山茶径山茶产于浙江余杭县天目山东北峰的径山。该茶早在唐宋时期便已闻名。径山寺为江南禅林之冠,日僧南浦昭明禅师曾于此研习佛学,把茶籽、茶具及径山寺内一种茶宴礼仪传入日本。径山茶曾一度掩没,1978年方恢复生产。径山茶区海拔上千米,岭峻峰奇,云罩雾浓,森荫蔽日。山上泉水众多,旱不枯,雨不溢。土壤肥沃疏松。径山茶以四壁坞者品质较好,尤以凌霄峰之产品最佳。径山茶采制技术考究,嫩采早摘,以谷雨前为佳。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通常一公斤干茶需6.2万个左右芽叶。径山茶成品条索纤细苗秀,芽峰显露,色泽绿翠。汤色绿明,有板栗香,经饮耐泡。清代金虞写有《径山采茶歌》曰,“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不如又径回清绝,天然味色留烟霞”。径山有好山、香茗、佳泉、古刹,当是令人洒然忘疲之所。6.日铸雪芽日铸雪芽,简称日铸茶,有“兰雪”之名。产于浙江绍兴会稽山日铸岭。始盛于北宋,历代多有文人为之赋诗写文。最早有欧阳修称“两浙之茶,日铸第一”,又有陆游“囊中日铸传天下”之句等等,不可胜数。康熙下江南尝日铸茶,喜之,为贡茶。尤需一提的是,宋代浙江炒青茶始于日铸茶,故有日铸“开千古茶饮之宗”之说。炒青日铸茶在明代以“兰雪”之名盛行京师,非兰雪不饮之人众多,此为日铸茶之鼎盛时期。日铸岭下分上祝村和下祝村,下祝村御茶湾所产之日铸雪芽为日铸茶中绝品。日铸雪芽于清明时节开采,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成品茶条索紧细略钩曲,芽身满披白色茸毛。茶汤黄绿明亮,兰花香,味甘而滋,经五次冲泡依然留香。陆游有诗云,“我是江南桑苎翁家,汲泉闲品故园茶。只因碧缶苍鹰爪,可芽红囊白雪芽”。陆游正是绍兴人。7.天尊贡芽产于浙江桐庐歌舞乡天尊岭。南宋伊始,便为贡茶。桐庐自古出明朝,历代以来,不仅有贡芽,另有雀舌、莲心等茶生产。然而几经沧桑,诸茶失传。现在的天尊贡芽于1985年研制成功,恢复生产。桐庐素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之称。天尊岭层峦叠嶂,岩石嶙峋,茶丛遍布于岩缝石壁之中,相传乃神仙播种。天尊贡芽于清明与谷雨之间采摘,鲜叶为一芽一叶初展。每公斤鲜叶约1.25万个芽头。加工特点:薄摊吐芳,轻炒保色,理条造形,轻揉促质,低温透香。成品茶形似寿眉,银茸披露,绿中透翠。冲泡后嫩芽状如雀舌,香气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