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茶业的希望 走进感德,体验茶农的深耕之路
发布时间 2013-03-27 浏览 26120 次
黄花菜绿意盎然……穿行在感德生态茶园间,展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一幅幅“精致”画面。

王江业是感德镇洪佑村普通茶农,四年前他在茶园梯壁种下黄花菜,两年前他开始套种大豆。去年,该镇农技站推广这项技术,他一口气套种了五亩。山顶的空地上,王江业种下两排香椿树,茶园旁边,他修建水泥小道和灌溉水池。在王江业的精心耕作下,茶园生态好、环境美。

2012年,王江业全年茶叶收入十几万元,其中80%来自这片茶园。“生态茶园可防止水土流失,产出的茶叶品质更好,价格更高;生产成本也低,化肥可省30%,用药可省40%。”王江业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说,套种大豆和种植黄花菜,耗时耗工,但能保水保土、肥沃土壤,很值。

年年向茶园“掘取”真金白银,王江业心存感念。他就像对待父母一样,侍候着那一片土地。“一个热爱土地、热爱茶叶的农民”,感德农技站站长裴传枝这样评价王江业,“一直以来,无论茶叶收成多少,茶市效益好坏,王江业始终坚持四个字‘精耕细作’”。

在感德镇221.78平方公里土地上,像王江业这样的茶农比比皆是,这让感德镇茶园管理不断加强,茶叶质量不断提升。2012年,全镇年产茶叶5000吨,茶业产值13.2亿元,人均茶叶纯收入达10450元。

镇长陈志明认为,感德茶叶优势得天独厚,可本土茶园有限,茶叶产量也有限,随着生态茶园建设逐步推进,数量还会走低。茶农要从茶园里“掘金”更多,必须走精耕细作道路。

品质 茶农合作品牌促销

量多则价贱,丰产则难卖,似乎成农产品跳不出的“魔咒”。近年来,随着红茶绿茶等茶类对铁观音的冲击,安溪铁观音进入市场调整期,茶叶也一度出现“大小年”的境地。作为中国茶叶第一镇,感德如何破解难题?

在有些地方,由于茶园、初制、销售等粗放管理原因,丰收往往意味着滞销。于是,茶农积极性挫伤,茶园废之不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感德镇庆芸茶叶专业合作社的茶叶,却卖出比金子还要贵的价钱,已经打出品牌的庆芸茶叶,市场上1公斤茶叶最高售价18000多元。

庆芸合作社由茶企、茶商发起,“收编”茶农而成立。从茶叶批发商到资源整合者、从制茶能手到茶叶质量把关者、从茶叶采购商到茶叶销售渠道开拓者,合作社通过整合资源、专业分工、引进人才、品牌塑造等一系列运作,促进茶农与茶商受益更多。如今,合作社社员已有700多户。“这就是精致农业的高效魅力。”陈志明说。

采访中,许多茶农不约而同提到合作社。“我们茶农只管生产,销售基本上都由合作社去做,这样我们就可以专心于制茶技术的提升。而且,合作社还提供培训,教我们怎么做绿肥、怎么防虫,还会指导我们如何修剪茶树、管理好茶园。”茶农黄金县高兴地告诉记者。提高茶农组织化、集约化程度,是感德镇茶产业工作着力点。老固茶叶专业合作社、怡芳茶叶专业合作社……目前,全镇已发展茶叶专业合作社62家,参加茶农近2000户,许多合作社和庆芸合作社一样,为当地茶农增收发挥巨大作用。

高效 链条拉长产业集聚

春光明媚日,正是踏青春游时。在茶农黄金县的茶园边上,一条水泥小路蜿蜒伸至山顶,10多名游客拿出相机、手机不停地拍照。“我从未见过这么生态的茶园,空气质量好,漫山遍野的翠绿,比我想象中的茶园还要美。”广东小伙子刘艺清用微博发送美图,还加上这条图说。

在感德,类似精心雕琢的茶园随处可见,“旅游”元素十足。和黄金县一样,扮靓茶园的初衷并不是想吸引旅客,而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念想:“土地是命根子,茶叶是钱袋子,祖祖辈辈脸朝黄土背朝天,在他们手上,无论如何也要把这片土地、这株茶树呵护好。”但没想到一举多得。

感德镇顺势而为,通过茶叶衍生出感德特色茶文化、朝圣文化、观光农业,壮大了感德茶叶深加工产业及文化、旅游等二、三产业,以前单调的茶业正焕发出勃勃生机,使得感德人民致富路越走越宽。

在莆永高速感德互通口,夜幕中施工队伍已经停歇,但陈志明兴致一点也不减:“茶文化创意产业园,第一期计划投资8000万元,兴建茶叶工业园区、茶民俗文化园、茶叶种植体验区、茶叶加工体验区、农家乐园……莆永高速、永泉铁路、泉三高通车后,一小时经济圈形成,到时,这里就是城里市民休闲好去处。此外,保生大帝、茶王公祠,以及遍布山头的一条条茶园道路、一片片青翠生态茶园等,都将吸引八方商人和游客。”

“感德生态优良、资源丰富,打造精致农业,就是要建设美丽乡村和农民幸福家园,就是向生态要效益、向茶叶要财富、向绿色要收入。”陈志明如是说。

1 2 3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页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