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77~1997年采用杂交育种法从铁观音与黄旦的人工杂交一代中通过单株选种育成,又名黄观音。1990年以来,在福建乌龙茶区及粤、湘、川、浙、苏等省有栽培。1998年被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省级品种,2003通过国家审定为国优良种。适制绿茶、红茶、乌龙茶,制乌龙茶,品质优异,条索紧结,色泽黄绿润,香气馥郁芬芳,具有黄金桂"透天香"的特征,滋味醇厚甘爽,制优率特高;制绿茶、红茶,条紧细,香高爽,味醇厚。九龙袍
又名紫龙袍。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79~1999年从大红袍(副株)自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福建乌龙茶茶区有栽培。2000年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省级品种。制乌龙茶,品质优,条索重实,色泽褐绿润,香气高强幽长,滋味浓厚甘爽。抗旱性与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金观音
又名茗科1号。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78~1999年以铁观音为母本、黄旦为父本,采用杂交株育种法育成。已在福建乌龙茶茶推广。广东、湖南、四川等省有引种。2000年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省级品种,2003年被认定为国优品种。制乌龙茶,品质优,色泽褐绿润,香气馥郁幽长,滋味醇厚回甘,“韵”味显,具有铁观音香味特征,制优率高。
茶叶新品种的培育、繁殖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所幸不少新品种已经落地开花,甚至成为当家产品;但新品种的推广宣传工作做的还不够,相信不久的将来,茶叶生产将会出现一个百花齐放的局面,大大推动中国茶叶事业的发展。凤圆春
凤圆春(曾名圆叶观音)系安溪县茶科所1985~1998年从铁观音有性后代中单株选择而育成的无性系乌龙茶新品种。
1998年5月经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茶叶专业组在实地现场鉴定认为:“该品系产量尚高,比亲本铁观音增产一成以上。制乌龙茶香气高长,具铁观音香型特征,滋味醇厚鲜爽,制优率较高,1993~1997年送样经省名优茶评审委员会鉴评,品质达到优质茶水平。扦插成苗率与定植成活率高,抗旱、抗寒、抗病虫害能力强,适宜乌龙茶区推广”。
凤圆春每年春季采制的乌龙茶均达到优质茶的水平。1995~1996年送样参加省名优茶审评,均评为优质茶。1997年春茶采制2批,并分别送样省茶叶质量监督检验站与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进行审评,其审评分数与对照样铁观音基本相同(92%,86%)。凤圆春的主要化学成分与铁观音也非常相似,故制茶质量与铁观音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