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产业呈现出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二是科技推广措施有力。科技进步对推动全县的
茶叶生产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①无性系良种园的示范推广已初显成效。白竹山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引进种植的良种园(云抗10号)今年已进入投产期,在产量、品质上都为全县的
茶叶生产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②通过举办
茶叶生产科技培训,无公害
茶叶丰产优质栽培技术和加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③低产老茶园改造稳步推进。全县上半年共完成中低产老茶园综合改造192亩(其中白竹山茶厂重修剪36亩、台刈12亩;白花山茶厂重修剪20亩;麦地春茶厂重修剪100亩;艾尼山把租茶厂重修剪40亩)。④无公害茶园栽培管理措施逐步规范。上半年全县已有11345亩茶园进行施肥管理,施用各种肥料427.4吨(亩茶园施肥量37.6公斤),由于茶园管理及时、措施到位,春茶开采期比往年提前10—15天。⑤开展了试验示范效果较好。在小庙河
茶叶试验示范基地开展茶饼病防治示范1组,面积69亩,试验效果较好;在白竹山茶业有限公司的白华山茶厂新建塑料大棚200平方米,扦插无性系良种茶苗5万株;通过试验示范的开展为我县培育推广良种积累了一定的技术经验。三是资源整合不断加强。为解决分散生产经营与日益发展的市场矛盾,积极推进
茶叶产业化建设,在各级各部门的努力和白竹山茶业有限公司的带动下,白竹山一带的5个茶厂的
茶叶资源进一步得到整合,以市场为导向,以公司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以品牌为动力,逐步形成了以“白竹山”品牌为主的
茶叶系列产品一体化的经营格局,
茶叶品牌、精深加工、包装、经营等方面呈现出规范化的良好发展势头。四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断增强。
茶叶作为食品,其卫生质量安全状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全县致力于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
茶叶,先后有3个茶厂获得无公害
茶叶生产许可、1个茶厂获得绿色食品茶生产许可,3个茶厂取得QS认证。上半年生产无公害
茶叶78.9吨,与上年同期相比增4.6吨,增6.2%。五是基础设施不断增强。部分茶厂加工厂房、机械、加工环境不断改善,设备不断更新和优化。上半年全县新增各种名优茶机械8台、厂房面积400平方米,且部分享受购机补贴的
茶叶机械正在办理中,有力的促进全县
茶叶产品质量和
茶叶生产水平的提高。六是灾后补救措施及时、到位,有效地降低了灾害造成的损失。由于3月13日霜冻、3月31日冰雹等自然灾害,使全县受灾面积达10000亩,成灾1000亩左右,绝收600亩。为使灾后的损失降到最低,在州茶桑站的领导和专家的指导下,科技人员及时深入各茶厂、茶农进行冻害后补救技术指导,根据受冻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生产管理措施和防范措施,使茶树尽快恢复树势,恢复了生产能力,发挥出经济效益。(姚菊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