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闻到了普洱茶被炒糊的味道(写于05年)
发布时间 2013-04-12 浏览 25899 次
上以多少万元成交。可是,无论这些普洱茶怎样历史悠久,它毕竟不可能像观赏性的艺术品一直保留,关于这一点,茶叶专家早就告诉过我们:普洱茶是有保存期限的,并非越陈越好,过了期限,就成了废物。

  不久以前,云南省委副书记丹增就针对这种不负责任的炒作现象,及时地对普洱茶产业的宣传工作进行了提醒。

  省委副书记的话言犹在耳,普洱茶产业又出现一个新的情况:进入2005年4月,云南春茶开始上市,立刻遭到了广东、香港、台湾、湖南等地的茶叶商贩对制作普洱茶的原料——“毛茶”收购价的炒作,云南茶叶的几个主产地:思茅、临沧、西双版纳的普洱茶原料收购价在短短的几天时间内急剧上涨,涨幅竟然达到了2倍左右!

  茶叶收购价的上涨,对于茶农来说是件大好事,这些日子,云南的茶农自然喜笑颜开。当地的官员也是甚为满意,因为这意味着人均收入的增加和地方财力的加强。

  然而,因为风之末端好歹学过一点经济学常识,在我看来,云南茶叶收购价今年这样的疯长,对云南刚刚壮大起来的茶叶产业会产生极大的危害!

  这次的茶叶收购价猛涨,其原因是因为人为的炒作,所运用的资金全部来自云南省之外的地方。任何商品,价格背离价值过高,总有一天会跌下来,甚至会跌到其价值之下,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到正常的价格上来。这是经济学的一个铁律。

  这种炒作情况,在云南茶叶产业历史上来看可以说非常偶然的。一旦外地资金失去对这个炒作题材的兴趣,撤出云南,那就意味着云南当地的茶叶生产企业不可能接受这样的原料价格,无法收购加工生产,最终的结果还是茶农的原材料卖不出去。

  事实上,目前已经有云南本地的部分茶叶生产企业出于了半停产状态。原因很简单,原料成本负担加大,而成品茶的价格在这个突如其来的情况下不可能一下子就提上去。要生产,就意味着亏损。

  这次涨价风波,暴露出来的是云南普洱茶产业的脆弱。而更耐人寻味的是,作为一种消费品的普洱茶,经过这几年云南的炒作推广,其应该是普洱茶销售对象中的绝大多数——消费者,其人数远远低于普洱茶收藏者,从商品营销的角度来看,这个玩笑有点开大了。我闻到了云南普洱茶被炒糊的味道。

  去年,还在温州炒房团纵横天下的时候,云南的一部分人竟然叫出了“欢迎温州炒房团到昆明来”的口号,这些口号在报纸上还油墨未干,中央就顺应民意出台了一系列措施遏制炒房行为。万幸的是温州炒房团最后也没来到昆明。风之末端在这里又提起这件事,只是想提醒各位云南老乡,对于这次普洱茶原料收购价的炒作行为,不能短视,更不能沾沾自喜,见过了吃过了这么多亏,该有点警惕了。

来源:强国论坛http://www.people.com.cn/GB/32306/33232/3387418.html

作者:风之末端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