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人正是柱下吏(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长)李耳(老子),正骑着青牛离开首都洛阳,去过隐居生活。尹喜赶忙端来一碗金黄色的茶汤迎接老子到客舍,极力挽留,老子就留下来,写出了洋洋五千言《道德经》。 中国人客来献茶的仪式就是源于这个成语。道经《天皇至道太清玉册》中也有这样的记载。临别时,老子跟他约定,百年后在四川相会。尹喜整理老子的著作,写成道教经典,还写了本《关尹子》的书。100年时间到了,他就依约往四川和老子相会,老子封他为无上真人。今天长春观中的太清殿,中间供的道教始祖太上老君(老子),后侧左右分别就是老君弟子南华真人(庄子)和无上真人(关尹子尹喜),殿壁上有老子出函谷关的彩色壁画。
“回归茶道”
武汉道教文化研究会特约研究员刘登峰,是这个道家茶艺的编排者,在三镇凡与茶有关的人都知道这个研究茶道艺术三十多年的“茶痴”。“道家与佛家儒家不同,它追求的是重生、乐生、长生,讲究清、和、乐的意境。”老刘在他的“回归茶道艺术工作室”内,为我们演示了一场道家茶仪式。他找来一块罡毯,就是有八卦图案的垫,摆上葫芦形茶盘和太极八卦壶,又燃上沉香屑。他说道家茶讲究清淡的插花,竹叶和牵牛花就很好。
然后,老刘换去皮鞋,却到处找不到云履,只好套上道士的长袜,在罡毯上踩了几个步子,“这叫踏罡步斗,是道教祭祀舞蹈变化来的,根据星象走步。长春观道家医院的墙上就有古星图。”
接下来,老刘盘腿而坐,用双手做出一个很别扭的姿势,“这叫老子倒骑青牛印。”他两手又分别上下一拉,划出一个弧形,“这叫大太极。”此时,壶中水声渐响,“好了,松声刚过,火候最好。”揭开盖,小水珠上蹿。“这就是鱼眼散布。等到再烧,水就冒了大泡,那叫牛眼,泡绿茶就太过了。”至此,我们终于喝到了老刘端上的“都匀毛尖”。
不过,老刘还不满意,因为弟子们一时不在,顾此失彼。照他的程式,还应该有古琴或者箫、呜嘟的伴奏。“古琴是天籁,庄子说,琴声可辨是非。”他原来设计的长春园茶寮的表演中,有长春观高功任宗权大师的南宋道教古琴乐《渔樵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