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茶行销国际 催生世界首富
发布时间 2013-04-18 浏览 27245 次
家向濒临破产的行商放债达200余万元,使多数资金薄弱的行商,不得不顺服于他。伍家还凭借自己雄厚的财力笼络其他行商,英公司要求伍家独立担任羽纱销售的代理人,伍家便要求将利润按比例分给全体行商。老行商刘德章因得罪公司失去贸易份额,伍秉鉴便出面斡旋,使公司恢复他的份额。行商黎光远破产充军伊犁,伍家又同外商筹款捐助他在流放地的生活费。

伍家除了和美国商人关系密切以外,同英国行号也有着紧密的联系。

伍家的“怡和行”在中外商界都是一个极为响亮的名字,英国行号查顿"马地臣行,其中文行名就借用了伍家“怡和行”的老字号,称“怡和洋行”。

伍家父子既是封建官商,又依靠同西方商人的贸易发财致富。他们同外商联系最为紧密,伍家能在东印度公司、散商和美商中左右逢源。

在1834年以前,伍家与英商美商每年贸易额达数百万两白银。伍秉鉴还是东印度公司的“银行家”和最大债权人。东印度公司负责人在每年结束广州的交易前往澳门暂住时,总是将大量的存款和金银交给伍秉鉴保管。公司有时资金周转不灵,也向伍家借贷。

19世纪中期,伍浩官不但在国内拥有地产、房产、茶山(武夷山)、店铺和巨款,而且在美国投资铁路、证券交易和保险业务等,他的富有在当时举世瞩目。西方学者称其为“天下第一大富翁”,怡和行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跨国财团。

在十三行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中,不但造就了繁荣的外贸和富有的行商群体,同时在中西方的文化、艺术等交流中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2  3  4  5  6  7  8  9  10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