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创业
吴治贵经过深思熟虑,和妻子商量后想在下玲村种茶。村里人都说他傻,这十里八乡都没人种茶,种了茶谁来制?要卖给谁?吴治贵没有理会他们,他三天两头往安溪的"茶都"跑,去了解种茶和制茶的技艺。去的次数多了,和当地的茶农也越来越熟悉,他就在那里做起了学徒。大家看他为人诚恳,憨厚勤劳,也就把种茶、制茶的一些方法教给了他。他学得很用心,做事也不偷懒,因而学到了许多本领。
"说着容易,做起来难。"2007年,吴治贵在下玲村花树架的山上开垦了二十几亩地,种下了种苗。没想到好长时间不下雨,山上又找不到水源,种苗枯死了一大半。他伤心极了,眼看着自己投入的大部分资金成为泡影。2008年,他从三公里外引来了水源,又补齐了种苗,同时投入资金11万元引进制茶设备,准备自个儿制茶叶。
"好山好水滋养了好茶叶,也要有好工艺,采茶、杀青、晒青、发酵、摔打……每一道工序都要精益求精,制出来的茶质量可谓上品。"吴治贵道出了制茶的难处。吴治贵一边要上山管理茶园,一边要抓生产,实在是忙不过来。他想:可以和安溪的朋友合作,他们出人工、技术负责生产,他负责管理。通过几次协商,安溪的朋友也发现吴治贵的茶园管理较规范,品质优良,就初步达成了合作协议,他们负责技术生产和销售,吴治贵只要直接销售成品给他们,少去了许多中间商。当年,由于茶叶还少,收入甚微,但他并不气馁。他每年扩种四五亩茶,茶叶的生产效益也开始显现,茶叶供不应求,今年有望收入15万元。
明天更好
吴治贵陪同记者去参观了茶园,只见山上几十亩茶园长势良好,郁郁葱葱,青翠可人,每片绿叶都吮吸着天地之灵气,远远望去,一层层,一陇陇真是壮观。吴治贵说,昨天下了一场雨,今天的雾气太重,不适合采茶。如果是采茶的好日子,要一二十人一起采,那可热闹了。
葛坑镇来了吴治贵,带动了农民种植高山云雾茶,现在全镇已有高山云雾茶700多亩,每天可采毛茶几百斤,好时可达到六七百斤,成品直接以每斤一二百元出售,效益很可观,成为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政府将对吴治贵等种植户加大扶持力度,扩大种植面积,形成规模化经营生产,形成葛坑的特色农业项目。
"在不久的将来,我希望自己的高山云雾茶能成为一个品牌,在市场上能有更高的声誉,到那时,我的明天会更好。"吴治贵憧憬着自己的美好未来,开心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