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晋江经济报:2013铁观
下一主题:中央农办唐仁健一行到
在此基础上,该镇实施立体作业,进一步推行在茶园中套种大豆,改良土壤;梯壁广植黄花菜,涵养水土;集中开挖排水沟、沉沙池,成龙配套;少施化肥、多施农家肥等综合措施,打出组合拳,生态茶园路径更为清晰,成效日益显现。仅沉沙池一项,去年镇里就投入300多万元,流失的沙土经过沉淀又回到茶园,增加肥力,同时还可蓄水防旱,一举多得。
因势利导 水到渠成
记者来到槐植村,只见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做茶,茶农们挥汗如雨,空气中香气四溢,一派忙碌的景象,先前的担忧似乎是多余的。茶农陈两固五层楼房的家,也是他所发起的“老固茶叶合作社”的工场。他一边熟练地揉青,一边不失热情地回答着记者的种种提问。“天气虽不太好,但该收的都已经收了,茶叶抓紧做,并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陈两固在当地名气不小,是安溪县制茶工艺大师,他的合作社拥有上千亩的茶园。“质量有保证,还得归功于政府引导好。”两固说,之前茶农们对退茶还林还是有顾虑的,积极性不高。镇里首先拿出专项资金,退下来的茶园面积每平方米补贴5元,同时无偿提供树苗,并承诺这些名贵树种长成后,产权归种植的茶农所有。大家动了心,加上前两年已有种植黄花菜保持水土的示范效应,也就干上了。现在呢?两固说,今年安排退茶还林计划时,全社150户没有一人反对,有的不等动员,也不要补贴就埋头干上了。“好处太明显了,就是茶商都夸味道越来越纯正,其实就是这水土好。”两固感慨地说,顺心顺意,水到渠成,政府会引导,百姓明事理。
遍植茶园的防护林网将一天天长大、结实,长得像兰花、满布园间的黄花菜也会在每年8月开出美丽的花朵,由“茶王公”开创的千年茶史正在谱写新的篇章。是创新,也是回归,感德铁观音正大步走在生态可持续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