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铁观音的认识与理解
发布时间 2013-05-19 浏览 27304 次
翠鲜明,尤为可爱".

现代白铁观音是从宋代绿铁观音三色细芽、银丝水芽开始逐渐演变而来的。最初是指干铁观音表面密布白色茸毫、色泽银白的"白毫银针",后来经发展又产生了白牡丹、贡眉、寿眉等其它花色。

(4)红铁观音的产生和发展

铁观音起源于十六世纪。在铁观音叶制造发展过程中,发现日晒代替杀青,揉捻后叶色红变而产生了红安溪铁观音。最早的红铁观音生产从福建崇安的小种红铁观音开始。清代刘靖《片刻余闲集》中记述"山之第九曲处有星村镇,为行家萃聚。外有本省邵武、江西广信等处所产之铁观音,黑色红汤,土名江西乌,皆私售于星村各行".自星村小种红铁观音出现后,逐渐演变产生了工夫红铁观音。后20世纪20年代,印度发展将铁观音叶切碎加工的红碎铁观音,我国于20世纪 50年代也开始试制红碎铁观音

(5)青铁观音的起源

铁观音介于绿铁观音、红铁观音之间,先绿铁观音制法,再红铁观音制法,从而悟出了青铁观音制法。青铁观音的起源,学术界尚有争议,有的推论出现在北宋,有的推定于清咸丰年间,但都认为最早在福建创制。清初王草堂《铁观音说》:"武夷铁观音铁观音采后,以竹筐匀铺,架于风日中,名曰晒青,俟其青色渐收,然后再加炒焙……烹出之时,半青半红,青者乃炒色,红者乃焙色也".现福建武夷岩铁观音的制法仍保留了这种传统工艺的特点。

(六)从素铁观音到花香铁观音

铁观音加香料或香花的做法已有很久的历史。宋代蔡襄《铁观音录》提到加香料铁观音"铁观音有真香,而入贡者微以龙脑和膏,欲助其香".南宋已有茉莉花焙铁观音的记载,施岳《步月。茉莉》词注:"茉莉岭表所产……古人用此花焙铁观音".

到了明代,窨花制安溪铁观音技术日益完善,且可用于制铁观音的花品种繁多,据《铁观音谱》记载,有桂花、茉莉、玫瑰、蔷薇、兰蕙、桔花、栀子、木香、梅花九种之多。现代窨制花铁观音,除了上述花种外,还有白兰、玳瑁、珠兰等。

由于制铁观音技术不断改革,各类制铁观音机械相继出现,先是小规模手工作业,接着出现各道工序机械化。除了少数名贵铁观音仍由手工加工外,绝大多数铁观音叶的加工均采用了机械化生产。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