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古茶园:世界上第一个茶农业文化遗产
发布时间 2013-06-01 浏览 24471 次
地栽种树木、花果或蔬菜,不但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同时获得了更好的茶叶品质。古茶树上有较多的寄生和附生植物,仅发现少量的茶籽盾蝽、蚜虫和茶毛虫等病虫害。这种源自传统经验的耕作方式使农民获得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生存方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天、地、人和谐共处。

  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澜沧江中下游世居少数民族悠久的种茶、制茶历史孕育了风格独异的民族茶道、茶艺、茶礼、茶俗、茶医、茶歌、茶舞、茶膳等内涵丰富的茶文化和饮茶习俗。云南及其邻近地区各民族(主要是布朗族、佤族等)可能是最早引种、驯化野生茶树和食用茶叶的先民。不同的少数民族皆有其祖先利用茶作为药品的传说,不同民族对茶的加工和饮用方式更是各具特色。如傣族的“竹筒茶”,哈尼族的“土锅茶”,布朗族的“青竹茶”和“酸茶”,基诺族的“凉拌茶”,佤族的“烧茶”,拉祜族的“烤茶”,彝族的“土罐茶”等,已作为传统的饮茶习俗,代代相传。在各民族的婚丧、节庆、祭祀等重大节日和礼仪习俗中,茶叶常常作为必需的饮品、礼品和祭品。茶对当地各民族的影响已经浸透到生活、精神和宗教各个方面。

  茶马古道的起点。茶马古道是亚洲大陆上以茶叶为纽带的古代交通贸易网络,是世界上地势最高、形态最复杂的古商道,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它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是茶马互市的结果。据史学家考证,普洱市(古称普洱府)在东汉时期已有人工栽培茶树,距今有1800多年;唐朝时普洱茶已作为商品销往西藏等地,明清时已大批运往海内外,并形成了“普洱昆明官马大道”、“普洱大理西藏茶马大道”等6条保存完好的茶马古道,被称为“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文明文化传播古道”,也因此使普洱市成为普洱茶生产和贸易的集散地,是茶马古道的起点,也是普洱茶文化的中心地带。

作者:闵庆文 何露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