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陈先生介绍,“照北美的农资发展水平,我国的农资行业发展要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第一,土地流转的阻碍多,在北方平原地区土地流转推广可能好些,但南方丘陵地区根本做不到。第二,建立配肥站现阶段不实际,因为国内一个县城里就有十几家复合肥厂,再加上全国性的大企业,两亿多吨的产能,起码要经过竞争兼并留下有实力的大企业后,配肥站才有建立的可能性。第三,从市场上了解,经销商、网点商根本就不愿意跟种田大户打交道。其一是种田大户要好肥料;其二,交易价格要求非常非常地低,经销商基本上没有利润;其三,肥料交易赊账,如果是本地人赊账的还好,如果是外地承包土地的,有出现后期不付款跑了的。好肥料相对价格高,赊账风险太大,所以说经销商、网点商都不愿意跟种田大户打交道。相对而言,农资市场还不是很规范,农资行业相对缺乏诚信。”
企业调整压力大
农资行业越来越难做,企业也在不断地调整着发展方向。“有的企业做合作社,有的企业开农资超市,有的企业种水果发展生态肥料,都在给自家的肥料找出路”,陈先生坦言,“我们也不知道是做专业化好还是走多元化好,也许这个调整在这个阶段是正确的,但是在往后的发展阶段也许是失误的。服务技术一体化企业都是愿意参与操作的,都希望业务员是个多面手,既能销售,又能解决比如说种子、农药、化肥、耕作等问题。但是难度真的很大,面临一些困难:我们还是胜不了天,由于天气原因,忙了一年也许到最后收成比较少,真的是白投资了,风险比较大。”
总体来看,尽管复合(混)肥市场呈现价格下降的趋势,但是这种下降是在成本下降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对销售有保证的企业来说,其效益并未下滑。
记者观点
上半年市场比较混乱,假冒伪劣肥料充斥着市场,“农民年年都上当,当当都不同”。规范市场秩序,不仅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认真执法,也需要厂家、商家、农民的通力协作,厂家保证质量,不制假;商家严于律己,不售假;农民也莫要贪小便宜而吃大亏。
厂商坦言,农资经营不好做,其中之一是农资赊账严重,这种情况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复合肥销售一般都赊销。农资行业需要诚信,不仅包括厂商,更包括农民。
面对农资行业大洗牌阶段,很多厂家都在调整、做各种尝试,当然也面临着很多困难,但是服务技术一体化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厂商只单纯做销售走不通,服务好终端,帮助农民种植甚至收购,才能使化肥销售链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