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重林:后普洱时代
发布时间 2013-06-07 浏览 23485 次
知,有10来批上山收茶的散客,他们以均价5000元每公斤收购了至多50公斤左右的茶叶,而更多的散客,消失在我们不可见的山头,他们人虽然离开了,但茶价却在统计学上为我们提供了某种参考和思考方向。

  我们甚至可以下一个并不武断的结论,来势汹汹的高价原料市场,第一驱动并非来自品质——这屏蔽所谓纯料普洱茶有多好的口感,而是某山某地的纯料在理论上容易控制,可以形成垄断,一旦垄断,资本市场就有利可图。

  悄然之间,普洱茶的品牌效应被山头效应取代,大益茶涨价的背后,很难排除受到原料上涨的子因,但其品牌运作模式恰好与山头料形成一个有趣的互印,因为如果按照这样的发展路径,再好的品牌也有被抛弃的时刻。一旦形成了用大树纯料就等同于普洱茶成品好的观念后,对于许多走拼配和台地茶企业是不利的,对整个云南茶茶业发展同样害大于利。

  一直以来,大树茶的比重在普洱茶产业中占据了很少的分量,其消费群体更是极为稀少。但消费市场往往会形成一个悖论,你越追捧一个东西,就越难享受到。假货泛滥其实会进一步削弱真货的影响力,如此下去,会导致真货也变成假货。因为大量假货引导的市场最终会取代真货,历史上有许多这样的例子。俄罗斯人最初喜欢武夷茶,但茶商给他们湖南茶,最后导致他们接触到真正的武夷茶,反而认为其不真。在天津,日本茶冒充华茶,在西藏,印度茶冒充华茶,都取得了市场。

  今天随便一个人都可以去普洱茶山买原料压生饼,工艺早不是什么秘密。晒青技术比起其他茶类来,确实相对简单,容易操作。但完成茶饼,普洱茶才走上第一步,还有储藏等非常重要的环节,普洱茶近10年受到追捧,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普洱茶的独特的后发酵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茶味会呈现出口感多样化层次化的特点,但现在原料市场,其实是预支了今后的时间成本与储藏成本。我并不看好,许多人并不懂得怎么储藏,多年来我目睹了太多好料变成粪草的例子。

  但新兴的消费群体对此一无所知,才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普洱茶还处于认知成本太高的阶段。对于非产茶区来说,要去识别一个大茶区的茶都很困难,更不要说去识别一个山头的茶了。再说,在理论上,任何一种茶树都能做成六大类中的任何一款茶。但为何不能做呢?主要是地理保护。我们现在用的原产地保护概念,源自法国人对自身葡萄酒的保护准则。

  2013年5月2日,普洱的景迈山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此相关的还有云南许多茶马古道遗迹,这是茶与茶马古道首次出现在文化线性保护遗产的视野,势必也为普洱茶的发展和提升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就像法国葡萄酒园遗产与红酒关系一样。云南省正在打造的普洱庄园理念,正是全面学习法国红酒的产物。

  这是一个全新的普洱茶发展理念,我们要打造一个与健康有关的产业链,是在普洱茶有利于人类的健康的前提下进行的,但首要的是普洱茶的发展和消费要健康和良性才行。

  所幸的是,云南省已经调整了过去10年以普洱茶发展为核心的战略,回到了10年前,有红茶绿茶普洱茶花茶等多样、多层次茶业格局。后普洱时代,云南不仅仅是普洱茶的理性复兴,还有红茶绿茶等也在不断丰富着云南的茶产业。

  (周重林,《茶业战争》作者,中国茶业新复兴计划项目召集人)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