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随便一个人都可以去普洱茶山买原料压生饼,工艺早不是什么秘密。晒青技术比起其他茶类来,确实相对简单,容易操作。但完成茶饼,普洱茶才走上第一步,还有储藏等非常重要的环节,普洱茶近10年受到追捧,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普洱茶的独特的后发酵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茶味会呈现出口感多样化层次化的特点,但现在原料市场,其实是预支了今后的时间成本与储藏成本。我并不看好,许多人并不懂得怎么储藏,多年来我目睹了太多好料变成粪草的例子。
但新兴的消费群体对此一无所知,才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普洱茶还处于认知成本太高的阶段。对于非产茶区来说,要去识别一个大茶区的茶都很困难,更不要说去识别一个山头的茶了。再说,在理论上,任何一种茶树都能做成六大类中的任何一款茶。但为何不能做呢?主要是地理保护。我们现在用的原产地保护概念,源自法国人对自身葡萄酒的保护准则。
2013年5月2日,普洱的景迈山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此相关的还有云南许多茶马古道遗迹,这是茶与茶马古道首次出现在文化线性保护遗产的视野,势必也为普洱茶的发展和提升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就像法国葡萄酒园遗产与红酒关系一样。云南省正在打造的普洱庄园理念,正是全面学习法国红酒的产物。
这是一个全新的普洱茶发展理念,我们要打造一个与健康有关的产业链,是在普洱茶有利于人类的健康的前提下进行的,但首要的是普洱茶的发展和消费要健康和良性才行。
所幸的是,云南省已经调整了过去10年以普洱茶发展为核心的战略,回到了10年前,有红茶、绿茶、普洱茶和花茶等多样、多层次茶业格局。后普洱时代,云南不仅仅是普洱茶的理性复兴,还有红茶、绿茶等也在不断丰富着云南的茶产业。
(周重林,《茶业战争》作者,中国茶业新复兴计划项目召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