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应祥介绍,由于都匀毛尖茶地方品种保护工作滞后,地方品种的优势没有显现出来,更谈不上推广和应用,所以,长期以来种植的品种仍然是以福鼎和福云系列为主。目前黔南的地方品种选育工作进展顺利,贵定鸟王种今年可进行品种审定,都匀毛尖良种也将在近期开展区域试验和审定,这两个地方良种茶树的选育和扩繁,必将改善都匀毛尖茶的种植结构,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新品开发 黔南茶产业步入多元化轨道
去年5月,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都匀毛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送审的两只都匀红茶样品进行检验后,出具了“都匀红茶具有条索紧细弯曲,金毫显露,色泽乌润,香气纯正,汤色红明,叶底细嫩匀齐红亮,滋味鲜浓甘爽”的感官品质鉴定。
2011年开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据黔南高海拔、低温度、高湿度的气候特征,对都匀红茶制作工艺进行研究,形成了一整套加工工艺技术规范,推动制定了《都匀红茶地方标准》并已颁布实施。
欧平勇介绍,一般红茶都是选用老叶作材料,而都匀红茶选用的是鲜嫩的叶芽,因此,都匀红茶具有鲜浓甘爽的滋味。对发酵时间、温度、湿度的掌控是制作工艺中最关键部分。
目前,全州共有20多家茶企开展了都匀红茶的加工生产。
促进一批规模大、起点高、效益好、牵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发展科技,带动全州茶叶企业的技术升级和快速发展,是黔南提升茶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的经验之一。
贵州龙原都匀毛尖茶业公司是都匀市甘塘产业园的亿元引资项目,该公司将目光盯住了消费市场需求量最大的劳保茶、大宗茶、办公用茶等,致力于“为老百姓做好茶”。在都匀毛尖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指导下,龙原公司成功并组建了贵州龙原茶业工程技术中心和茶叶研究所,并与中国茶叶学会、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在茶园种植和管理、茶青的采收和企业产品研发、加工等方面开始了创新探索。
目前,龙原公司在都匀、贵定等地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建立了一批机采茶园示范基地,指导农户对茶园进行科学管理,辐射带动当地5000多户茶农增产增收。
专门为龙原公司提供茶青的奉合乡大定村老茶农罗德宽告诉记者,以往他们只采春茶,虽然表面看价格很高,但产量小,又费工费力费时,所赚并不多,把夏秋茶青全部浪费了。龙原公司推广机采实用技术后,除第一道春茶用手工采摘外,第二道茶青开始都用机采,不仅省工省力省时,还增加收入,一亩茶园收入达到6000元,管得好的可达8000多元。
大宗茶的生产和都匀红茶、乌龙茶等新产品的成功开发,改变了当地茶企茶农多年来只重视春茶的生产习惯,提高了夏秋茶的利用率,实现了企业和茶农的双赢。
在科技项目实施中,工程中心获得了都匀毛尖茶促干提香机、都匀毛尖茶恒温电炒锅、都匀毛尖茶手工加工技术等3项技术专利。目前,全州共有20余家茶企通过ISO9001、HACCP认证,6家企业通过有机茶认证,建立都匀毛尖茶机械化、标准化规模清洁生产线15条。
去年,州、市两级政府先后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贵州省茶叶研究所签订了技术服务框架协议,与安徽农业大学茶叶系、浙江大学茶学系搭建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这意味着黔南在推进高新技术在茶产业领域的应用、实现茶叶产品多样化开发等方面有了强有力的技术后盾。来源:贵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