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第一镇“三化”领头羊
发布时间 2013-06-10 浏览 23798 次
建设速度不断加快,按照“一城、一镇、一集”城镇发展规划布局,城镇建设从功能定位、区域布局、产业支撑、文化品位和建筑风格等方面着手,努力把场镇打造成具有现代化建筑风格、特色鲜明、环境优美、文化气息浓厚的商业名街、旅游名区、文化名镇。

如今,低矮的平房、泥泞的土路已成场镇的旧貌,职工搬进社区,住进宽敞明亮的保障房和商品楼房,迈入“半小时城市生活圈”。在石总场明珠、龙泉、清泉等高标准建设的5个小区,连片的楼房鳞次栉比,超市、健身设施一应俱全,一派幸福、祥和的气息。

据介绍,场镇近年来共投入4亿多元用于住房保障和道路建设,让8875户低收入家庭住上了新房,惠及2万多名职工群众;交通已实现城乡一体化,镇区居民全部用上了天然气;逐步完善了供排水、公共交通、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区服务、能源通讯和农贸市场等城镇功能,城镇绿化、亮化、美化、洁化水平全面提升。

新型工业化促增收——

少数人种多数田,多数人种少数园

双泉集四连职工庄梦毓告诉记者:“以前地里收完了就没什么事儿干,现在利用冬闲进厂打工,又可以增加收入。”

2001年,石河子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在北泉镇批准成立,核心区规划面积1.21万亩;2003年,北泉镇自治区级乡镇企业工业园成立,规划面积3360亩;今年3月,农八师团场工业园成立,规划面积27.03平方公里。这为场镇工业注入了发展活力。

近年来,场镇新型工业化发展迅猛,招商引资大型企业纷纷落户,拓宽了职工的就业渠道。围绕张裕葡萄酒庄、隆平高科红安天椒等龙头企业,石总场北泉镇积极发展酿酒葡萄、色素辣椒等特色种植,种植业形成棉花、色素椒、酿酒葡萄三元结构的格局,实现了“少数人种多数田,多数人种少数园”。

场镇依托工业园区,引进一批产业层次高、节能环保好、产业关联度大、规模效益好的企业项目。目前北泉镇工业企业32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家,工业反哺农业1156.4万元,职均收入增加1450元。

大力发展农业现代化——

优棉稳粮增畜增果,果畜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已达60%

近年来,石总场北泉镇按照“优棉、稳粮、增畜、增果”的方针调整农业结构,显著提升了农业现代化水平。林果业效益凸显,已建成葡萄生产基地2.7万亩,生产商品果3500吨;蔬菜种植面积3500亩,年产蔬菜3万吨;畜牧业实现多元化发展,年末牲畜存栏18.82万头只、出栏23.3万头只,肉类总产19959吨;种植加工番茄1万亩,总产达6.86万吨;3万亩色素椒,产量达到6万吨。种植业、畜牧养殖业、果蔬园艺业比重由2010年的40∶30∶30调整为40∶27∶33,果畜业在大农业结构中的比重达到60%。

同时,场镇加大了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力度。按照连队逐步向经营实体转化和过渡,逐步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连队经营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先后组建了蔬菜公司、果品公司、双泉集农业经营公司、泉水地集农业经营公司多级法人持股的法人公司,围绕果蔬业、农机服务业、养殖业和设施农业开展生产经营,预计全年可实现利润750万元。

2010年以来,场镇逐步实现了“以农为主”到“三化并进”的重大突破,实现了“农业经济”向“工商经济”的重大转变。石总场北泉镇党委书记、石总场政委王新明信心百倍地说:“‘十二五’期间,场镇将按照兵团党委‘两个翻番、两个力争’的目标,做到一、二、三产齐头并进,‘三化’建设同步发展,把‘项目建设、产业转型、城镇建设、改善民生’作为主线,把促进职工多元增收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抢抓新机遇,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