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族,已经没有任何记录本民族历史的经书传世。“过去在思茅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芒景村曾有两本用傣文记录的布朗族史书,在‘文革’中被烧毁后,也就再没办法找到有关的史籍了。后来芒景翻修缅寺时,发现一个石碑上记录还有一本傣文经书,可能对此有所记载,我们就开始四处查找,并决定到缅甸的木埂实地考察。”在缅甸木埂发现《布朗族志》的退休老教师苏国文说。布朗族是跨境居住的民族,缅甸木埂的布朗族与思茅澜沧县芒景村布朗族同属于一个族系,过去社会、宗教活动来往密切,而且木埂缅寺在过去就是中缅境内布朗族宗教活动的中心之一。 苏国文等三名年逾六旬的布朗族老汉,用了10天时间,从澜沧县城坐车到糯福乡南段村,又步行15个小时后,到达缅甸掸邦木埂布朗族村。按照当地风俗习惯会见头人,介绍身份说明来意后,他们开始与当地头人、宗教人士和部分村民座谈。苏国文说,因为语言相通,他们很快得到了缅甸木埂布朗族头人的许可,在按照当地风俗举行布朗族民族祭祀仪式后,被允许进入木埂佛寺查阅资料,就在那发现了这本重要的史料《布朗族志》。 “通过这本书,我们弄清楚了芒景建寨子和布朗族开始进行人工栽培茶业的历史年限,即佛历713年芒景正式建寨并开始人工栽培
茶叶,到现在佛历已有2548年了,也就是人工栽培
茶叶距今1835年了。”苏国文说,我们在征得缅甸木埂布朗族头人同意后,将《布朗族志》复印件带了回来。目前,正组织人员进行翻译。从已经翻译出来的一部分史料中可以看到,这本布朗族史书中已有不少与孔明兴茶有关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