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茶业,已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省委书记强卫上任伊始就在农口专题座谈会上强调,要抓特色、抓规模、抓组织、抓加工、抓市场;省长鹿心社、省委副书记尚勇分别对加快
茶叶发展做出了重要批示;副省长姚木根专门在修水县召开了全省加快
茶叶产业发展工作会议,研判江西茶产业发展形势,探讨新形势下茶产业发展方略,加快推动全省茶产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省财政新增安排1000万元,总额达到2000万元用于扶持优质
茶叶良种繁育基地,推进标准化茶园建设,支持
茶叶市场建设,对现代农业观光茶园也给予资金倾斜。 转变观念正视问题 然而,江西茶业要真正实现跨越发展,现实中仍有不少问题亟待破解。记者曾和江西许多中小茶厂的老板聊过兼并整合做大做强的话题,但80%以上的老板自我感觉良好,认为每年能收入几十万或者几百万元就很满足,不想依附别人,也不想大红大紫。 品牌多、不够响的问题日益凸显。据统计,全省有700多个品牌,但在目前全国的十大名茶阵容里,却没有属于江西的品牌。 制作标准不够统一、加工技术比较落后,这是江西
茶叶发展的硬伤。全省无性系茶园面积比例偏小,低产茶园改造任重而道远。 另外,观念保守,小富即安。江西茶企业大多没有现代营销意识,还停留在单位发礼品、开个小专卖店、在大市场开个窗口的守株待兔状态。 江西这个产茶大省,如何走出产业洼地,重现茶业辉煌? 内外兼修提升赣茶 兴大业须有远谋,成大事必得实举。江西的
茶叶生产主管部门正在就此加快做出部署。 江西省农业厅副厅长程关怀告诉记者,首先要练内功,夯实基础,在做大
茶叶规模上下功夫。一是健全完善茶苗良种繁育体系,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无性系
茶叶良种苗木,确保无性系良种茶苗供应;二是按照“规模、集约、标准”的原则,把握“整地、栽植、管护”三个关键环节,高起点、高水平地新建一批高标准茶园,加快老茶园改种换植、低产茶园改造,到2015年底,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80%以上。三是加快推进茶园向优势区域集聚,连点成线、连线成片,重点打造赣东北、赣西北、赣中和赣南等四大优势茶区,力争到2015年,优势产区茶园面积占全省茶园面积90%、产量占85%以上。 同时,还要在做长产业链条上见实效。一是选择10个具有一定规模、有较好技术条件、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初制茶厂进行提升改造;选择10~15家特色明显、产销结合、农贸一体、有一定规模的
茶叶企业进行优化升级,推进
茶叶清洁化生产。二是鼓励加工企业加强
茶叶新技术、新工艺研发,提升茶饮料、原料茶和
茶叶提取物加工水平;加快高香型传统特色
红茶开发,同步推进
白茶、青茶(
铁观音)发展,丰富茶产品种类和档次。三是鼓励
茶叶主产县(市)积极发展休闲观光茶园、
茶道茶艺表演和
茶叶科技博览馆,打造独具江西特色的
茶文化生态旅游品牌,构建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复合业态。 此外,要在做强
茶叶品牌上多倾斜。一是坚持以区域整合为目标、企业整合为重点、政府支持为引导的原则,县、市、省逐级推进江西
茶叶品牌整合,积极扶持培育“江西省十大名茶”和“江西省名茶”等区域品牌。二是结合资源禀赋、生产实际和市场需求,主打生态、文化、特色、有机牌,注重塑造品牌形象,加大文化内涵挖掘,夯实品牌历史文化底蕴。三是加强品牌管理,实行“四统一”:统一商标、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包装、统一宣传,树立统一的品牌形象,提高江西
茶叶的品牌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