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长杓搅汤,活之以盐,名日酥油茶。”清周蔼联《竺国记游》卷二载:“西藏所尚,以邛州雅安为最。……其熬茶有火候。……”煮茶法主要在少数民族地区流行,所有茶多是粗茶、紧压茶,通常如酥、奶、椒、盐等佐料同煮。(三)点茶法朱元璋十七子、宁王朱权自撰《茶谱》。其精于
茶道堪与徽宗相提并论。其书称:“然天地生物,各遂其性。莫若叶茶,烹而啜之,以遂其自然之性也。予故取烹茶之法,末茶之具,崇新改易,自成一家。”“命一童子设香案携茶炉于前,一童子出茶具,以瓢汲清泉注于而炊之。然后碾茶之末,置于磨令细,以罗罗之。候汤将如蟹眼,量客众寡,投数匕入于巨瓯。候茶出相宜,以茶筅摔令沫不浮,乃成云头走雨脚,分于啜瓯。”朱权《茶谱》所记的饮茶法仍是点茶法。宋代点茶往往在茶盏内点,朱权却在大茶瓯中点茶,然后再分酾到小茶瓯中,有时还在小茶瓯中加入花苞。朱权用茶末是叶茶碾磨罗而成的,弃团茶不用。朱权还创制了一种适于野外烧水用的茶灶。这些大概就是他所说的“崇新改易,自成一家。”尽管有朱权等人的倡导,但由于叶茶独盛,不用碾磨罗且简单方便的泡茶法的勃兴,点茶法于明朝后期终归销声匿迹。五、总说中国的饮茶法共有二大类四小类,二大类是煮茶法和泡茶法。自汉唐饮茶以煮茶法为主,自五代至清饮茶以泡茶法为主。四小类是从煮茶法中分解出煎茶法,从泡茶法中分解出点茶法。煮、煎、点、泡四类饮茶法各擅风流,汉魏六朝尚煮茶法,隋唐尚煎茶法,五代宋尚点茶法,元明清尚泡茶法。中国古代关于饮茶法的用词较乱,烹茶、煮茶、煎茶每个词都可以指煮、煎、点、泡四种意思,千万不能简单视之。要判断是用何种饮茶法,不能仅根据用词,要据实际情况。一看程序,二看器具,三看用茶,则大体能确定。苏轼《汲江煎茶》写的是陆羽式煎茶,而其《试院煎茶》则写点茶,象此类情况不可不辨。中国饮茶法源流演变,图示如下:汉魏六朝 隋唐 五代宋 元明清 现代→煎茶法—→ 煎茶法(亡于宋末)煮茶法—→ 煮茶法—→ 煮茶法—→ 煮茶法—→ 煮茶法泡茶法 ————→ 泡茶法—→ 泡茶法→点茶法——→ 点茶法亡于明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