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中国茶业发展之路 》
发布时间 2013-06-19 浏览 25735 次
竞争力。2、面临的挑战(1)非关税壁垒的压力。根据WTO无歧视待遇原则,商品的关税壁垒将逐步消除。但非关税壁垒(技术壁垒)将会以“合法”形式继续存在,并对我国茶叶出口带来巨大的压力。近年来,欧盟对茶叶中的农药残留标准 有了大范围的扩大和标准的严格化。如1988年欧盟对茶叶中的农药检查种 类仅为6项,目前已扩大到134种之多。在MRL标准上,比过去的标准要 求提高了10~100倍。显然,这是欧盟针对中国茶叶出口构筑的“绿色壁 垒”。这种突然的改变对我国茶叶出口带来巨大的压力,因而出现了大量出 口茶叶中农药残留量超标,过去两年中欧盟对中国茶的进口减幅已超过 30%。(2)贸易竞争更加激烈。按照国民待遇原则、市场准入原则的规定,WTO 成员国在进口关税上将有大幅度的下降,这将有利于外国的茶叶进入中国 市场与华茶竞争,尤其是越南、印尼生产的绿茶价格低廉,在低档次的绿 茶产品上具备与我国绿茶竞争的实力。同时红茶的进口量将会大幅增加, 这将进一步增大对国内红碎茶生产的压力。(3)国外企业参与国内市场竞争。英国的立顿红茶早就进入我国市场, 目前已作为一个知名品牌为我国消费者所认识。而联合利华收购“京华” 茶叶品牌、日本三得利公司乌龙茶水在国内销售和可口可乐公司推出“天 与地”茶水等商业事件,更表明了外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决心,对我国 茶叶国内市场也将构成竞争压力。加入WTO后,更多国外茶叶跨国公司将 会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力和资源,凭借其雄厚的资本实力、先进的营销和管 理经验,全面进入我国茶叶生产流通领域,与国内茶叶企业进行直接的竞 争。三、应对策略1、优化产业结构,实施多元化出口战略依据国内外茶叶市场的消费需求,调整和优化茶类结构、产品结构和 品质结构。充分发挥我国茶类丰富,绿茶、乌龙茶等茶类的品质和价格优 势,适当提高绿茶、乌龙茶的比重,积极开拓国内外绿茶和乌龙茶市场。要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茶叶消费习惯,开发高附加值的新产品,改进茶叶包装,实现包装增值。加大茶叶综合利用研究开发力度,通过精深加工, 实现茶叶的增值。大力发展名优茶和无公害茶叶生产,因地制宜发展“绿 色”茶和有机茶生产,提高茶叶的整体质量。同时要抓住入世和国际茶叶 消费增长的机遇,巩固传统出口国家和地区的茶叶市场,搞好对外宣传, 积极开拓新的茶叶出口市场,特别是增加对一些过去关税较高的发展中国 家的出口数量。2、发展“绿色”茶叶生产,提高茶叶质量安全水平按照茶叶进口国的茶叶质量安全指标,抓紧制定和修订茶叶质量标准, 特别是无公害茶叶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在自然环境优越地区,建立 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从源头上严格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推行无 公害茶叶生产技术规程。加快茶叶初制、精制加工厂的技术改造步伐,改 善加工条件和环境状况,完善质量控制和检测手段,避免有害生物和重金 属对茶叶的污染。严格按无公害茶叶质量标准组织生产、加工,推进产业 化经营,创立品牌,扩大“绿色”茶和有机茶出口。 3、提高茶农组织化程度,推进茶叶产业化经营国家应鼓励和扶持茶叶专业协会、茶农经济合作社发展,把分散的个 体茶农组织为农工贸一体化的联合组织,提高茶农的组织化程度。鼓励和 支持茶叶加工龙头企业发展,推进茶叶产业化发展。培植机制活、竞争力 强的茶叶工贸企业集团,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对现有企业进行 资产重组,做强、做大龙头企业,创立品牌和名牌,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4、依靠科技创新,提高茶叶科技含量加快茶叶科研体制改革步伐,激发科技创新主体的活力,通过科研院 所与企业联合,实行产业化开发,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加快选育优 质茶树良种,大力推广无性系良种栽培技术,提高茶园的整体素质。逐步 实现茶园机械化耕作和机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茶叶生产成本。推广 病虫害生物防治和生态控制技术,降低茶叶农药残留。加大茶叶新产品的 研究开发力度,重点发展茶饮料、香味茶、速溶茶、高Y一氨基丁酸茶和有机茶生产,积极开拓新的消费市场。加快茶叶综合利用开发步伐,提高 茶叶综合生产效益。5、实施名牌战略,增强市场竞争力目前,无论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茶叶已进入晶牌竞争时代。市场 竞争实质上是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方面的竞争,这种竞争又往往是通过晶 牌竞争来实现。要实现茶叶品牌战略,其前提是企业要有规模、实力,茶 叶要高质量、信誉好。我国每年出口茶叶多以散装茶为主,知名晶牌不多, 实力不强。因此,茶叶企业要增强晶牌意识,转变陈旧落后的观念,把握 住市场竞争的客观规律,创造名牌,用名牌参与市场竞争,占领市场,扩大市场。

1  2  3  4  5  6  7  8  9  10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