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武夷茶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您作为这方面的专家,是如何看待的?
杨江帆:首先是意识方面。闽北历史上温饱不愁,大多求小富即安,拼搏意识不强。其实武夷山茶应该抱团发展,一起做大武夷茶品牌,而不是小富即安。此外,茶农们的市场意识、开放意识、品牌意识也都不够,这也影响武夷茶产业的做大做强。
其次是科技创新能力不够。目前真正的科技型茶企很少,能够进行茶叶产品深加工的更是凤毛麟角。比如说可以直接提取茶叶内含的茶多酚、茶黄素、茶褐素、茶多糖等,制作成相应的保健品,附加值立马上去;又如制作茶面膜、茶饮料等,这样能大大延伸产业链。
记者:有人提出整个闽北可以共同打大武夷茶品牌,您觉得可行吗?
杨江帆:整个闽北都处于武夷山脉,其产出的茶叶具有一些共同特点,可构建大武夷茶业经济圈。
一是区位生态优势。闽北生态环境普遍良好,微量元素丰富,武夷山的纬度最适合茶叶生长,而且处于富硒带,茶叶品质独特。
二是武夷岩茶独特的工艺,对健康特别有益。武夷茶生长温度低、生长期长,叶片厚,内含物丰富,微量元素含量高,而且一般只采一季,对茶树的可持续生长有利。武夷岩茶的制作方法有一道焙火工艺,这样可以把茶多酚分子结构打小,更易吸收。
三是武夷茶种质资源有100多种,可以利用其丰富的多样性,开发出多样性的产品。而且当某一种品种不适应市场时,能及时推出其他品种应对,灵活机动。
记者:茶与文化不可分割,下一步,武夷茶的文化底蕴也应进一步挖掘。
杨江帆:是的,茶叶虽是时尚的饮料,但离不开文化。武夷山茶文化底蕴深厚,价值无限,但无论是生产包装还是营销都需要好的创意。举个例子,景区的茶叶店有上百家,但里面陈设基本雷同,不适合如今人们追求多样化的潮流。其实每家店完全可以发挥创意,打出自己的特色,比如主打金骏眉文化、正山小种文化、肉桂文化、大红袍文化等,加入故事、表演、品饮、茶百戏等,形成风格。而且可以利用武夷山的文化底蕴,打造国际茶文化之都,让游客领略茶文化的魅力。
记者:走高端路线还是走大众路线,似乎在武夷茶农中有不同看法?
杨江帆:这其实是一个站位的问题。武夷茶一定要两条腿走路。少数如正岩的优质茶叶,可以走高价茶的路子,如同奢侈品一般。武夷茶年产量虽然大,但顶级茶是有限的。大量的茶叶还是要走大众茶的路子。鉴于武夷茶的品质相对较好,可以发展高品质的大众茶,这方面有很大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