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实施一周年 省内茶叶主产区成效如何?
发布时间 2013-07-10 浏览 25727 次
信医疗健康产业集团在武夷山投资的生态疗养度假区项目也正在建设中,拟投资20亿元,占地800亩,设有中医养生会馆、彭祖中医药谷、旅游养老度假中心等。

做大龙头力推品牌

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对外合力打造公共品牌成为这一年来省内各茶企的重点工作。

最近,宁德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茶产业发展的意见》,为宁德市茶产业发现确定了目标:从现在起到2017年,宁德市将大步迈开由茶叶资源大市向茶叶产业强市转变的前进步伐。制定和完善茶业公共品牌整合措施和管理办法,实现区域内茶叶企业合作共赢,抱团做大,促进优势品牌进一步做大做强。同时,加大扶持培育领军型龙头企业,集中力量打造优势品牌。对目前的茶叶行业进行系统的整合和战略重组,力争到2017年,全市茶叶类市级以上(包含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00家,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3-5家。

在安溪,专业合作社正在大力发展中、政府明确支持茶企建设连片茶叶基地、推广“联作制”“龙头企业+合作社+茶农”等模式、引导并购重组。当前安溪全县注册的茶叶专业合作社达到732个,其中龙涓举源茶叶合作社还被评为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全县有57家茶企通过收购、租赁、协议等方式,拥有自己的连片基地。全县有6枚涉茶中国驰名商标(安溪铁观音、八马、凤山、日春、中闽魏氏、三和)、36枚福建省著名商标、11件福建省名牌产品。

同样,一年来,武夷山市政府更加注重加强品牌建设。武夷山市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创建自主品牌,对成功申报省级、国家级品牌的企业,在项目建设和资金投入上予以倾斜,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目前有“武夷山大红袍”和“武夷星”等中国驰名商标。

而福州市则将按照扶优扶强原则,对符合茉莉花茶年销售额达3000万元以上,并获得省级以上驰名、著名商标或省级以上名牌的产品,获得HACCP认证、有机认证、绿色食品认证,自有茉莉花基地1000亩以上,茶园基地3000亩以上等条件之一的企业,将在申报省级龙头企业、产业化项目、技改项目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对当年缴纳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较上年增长的龙头企业,企业所在地同级财政按其新增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的50%奖励返还给企业。

继承传统弘扬文化

文化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随着中央对文化事业的不断重视,茶产业的发展也必然离不开文化引擎的助力。

2006年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成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武夷山茶区就不断加大力度挖掘文化宝藏,茶文化在武夷山已成生产力。通过保护武夷岩茶制作技艺,茶文化题材的挖掘、展示等等,使得武夷山茶走进辉煌的历程。比如:正在建设中的武夷山香江茶叶园,是一个以茶叶自动化生产加工与仓储、茶产品深度加工为主体的大型综合项目,它的建成将弥补武夷山至今无集生产、游览、参与、品鉴为一体的茶叶生产企业的空白。另外,武夷山景区推出专门的茶旅慢游,可观茶景、赏茶礼、品茶味、游茶园。

而小县城安溪在茶文化继承和弘扬上,却爆发出惊人的力量。设立了全国唯一茶学本科院校,安溪茶学院不仅是茶业高等人才的培养基地,还肩负茶品牌推广与茶文化产业拓展之任。每年评选安溪铁观音制茶工艺大师,大师还将设立工作室,通过授徒传艺、技艺展示、培训讲习、组织技术攻关等形式,使大师经验性的独门绝技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还通过邀请名家王平久、常石磊、谭晶的创作、编曲、演唱茶叶歌曲《飘香》。借助央视《乡村大世界》,通过综艺节目的形式,向全国广大的电视观众宣传安溪、宣传安溪铁观音。一年来,安溪县组织拍摄《茶韵安溪--县长带你游》宣传片,以独特的视角诠释“茶韵安溪”,县长高向荣在片中亲自担任“专家导游”,带领游客领略安溪独特的自然文化景观。

另外,福州将在福州地区建设闽台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2013年5月福州农工商集团与台湾南投县茶叶交流协会正式签署了关于深入推进两岸茶产业茶文化交流的合作协议,提出将在福州地区建设闽台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内容包括在福州地区设立闽台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两岸文化博物馆、两岸特色产品展示专卖中心,引进台湾特色茶产品;推出集中的网上茶叶交易及展示平台,借助电子商务平台扩大园区辐射面等。同时计划启动福州茉莉花茶申报中国驰名商标认定工程。计划每年举办“福州茉莉花茶茶王赛”,对获奖产品进行宣传推介。积极邀请国内外媒体拍摄福州茉莉花茶系列专题片,让世界了解福州茉莉花茶。积极推动福州茉莉花主题公园建设,选择市区部分交通主道、步行绿道、道路(河)边小公园绿地等地段栽种茉莉花,努力形成茉莉花一条街(巷、河)。

链接

截至去年年底,福建省已制定了13个茶叶类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46个地方标准。其中,《茶园水土保持技术规范》地方标准填补了我国该类标准的空白,《生态茶园建设规范》等地方标准也已进入报审阶段。这些标准涉及到茶叶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形成了一个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主,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相配套的产业标准体系,既为企业按标准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保障,也为后续监管、打击产业产品的假冒伪劣行为提供了依据。

1  2  3  4  5  6  7  8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