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昂族、景颇族的腌茶
发布时间 2013-07-11 浏览 24200 次
地木省腊崩,与古代氐羌部落活动的地区相一致。传说景颇族的祖先在甘、青高原的木省腊崩居住了较长的时间,大概在宁贯瓦时代开始南迁,迁到卡库(江心坡)以北的东南、川西北及滇北交界处,即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上游地区。在历史的迁徙过程中,景颇族分成了东、西两大支。其中西支——景颇支,大概是从德钦一带西渡澜沧江和怒江,然后南下西走,向四周扩散。东支——主要是浪速支,曾活动到金沙江一带,尔后便沿着澜沧江东岸南下,来到云龙县以北的地区。后来从浪速支分出勒期(茶山)支,分住小江流域。再后来又从勒期支中分出载瓦支,载瓦支继续南迁,来到恩梅开江以东地区。秦汉时期的西南夷地区,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称为南中地区,据民间传说孟获就是景颇族浪速人的酋长。唐代,景颇族的先民被称为“寻传蛮”。元明时代,史籍上景颇族又被称为“峨昌”、“莪昌”、“蛾昌”等,指的都是景颇族。按照本民族的意愿,1953年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成立时正式定名为景颇族,包括景颇、载瓦、勒期、浪速、布拉5个支系。景颇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族在历史上没有文字,近现代以后创立了景颇文和载瓦文。


居住在德宏州的景颇族还保留着食用“竹筒腌茶”的习惯,这也是一种最为古老的食茶方式。将鲜叶用锅煮或蒸,使茶叶变软后再放在竹帘上搓揉,然后装入大竹筒里,并用木棒舂紧,筒口用竹叶堵塞,将竹筒倒置,滤出筒内茶叶水份,两天后用灰泥封住筒口,经二三十天后,筒内茶叶发黄,剖开竹筒,取出茶叶晾干后装入罐中,加香油慢腌,可以直接当菜食用,也可以加蒜或其它配料炒食。 而居住在孔雀之乡德宏州三台山竹林中的景颇族,喜欢饮用“鲜竹筒茶”。做法是先将山泉水装入一根碗口粗鲜竹筒内放在火塘的三脚架上烧开,再将茶投入竹筒内煮后饮用。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