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升华了中国饮
茶文化。China and tea 成为代表美丽东方的一对孪生姐妹,享誉全球。选用茶具要因茶而异,沏泡
花茶要用盖碗,加碗盖有利于保持香气和清洁;茶碗呈现喇叭形状,可使饮茶人清楚地风见到
茶叶在碗中的形态,碗底浅可使饮茶人及时品尝到碗根处的浓酽茶汤;碗托可以护手,又可保温,更显示出古都
茶文化的考究与尊严。盖、碗、托三位一体,象征着天、地、人不可分离。(七)流云拂月有了好茶好水和适宜的茶具,还要讲究冲泡技艺。温盏是泡茶的重要步骤,它可以给碗升温,有利于茶汁的迅速浸出。(八)执权投茶北京盖碗讲究香醇浓酽,每碗可放干
茶叶3克。投茶时,可遵照五行学说,按木、火、土、金、水五个方位一一投入,不违背茶的圣洁物性,以祈求经人类带来更多的幸福。(九)云龙泻瀑泡茶的水温因茶而异,冲泡
花茶要用沸水。先注水少许,温润茶芽,然后再悬壶高冲,使
茶叶在杯中上下翻腾,加速其溶解。一般注水七成为宜。(十)初奉香茗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饮茶习俗众多又各有千秋。江浙一带,喜欢以
绿茶待客;广东、福建、台湾则爱用乌龙茶、
普洱茶。富有民族特点的还有蒙古的奶茶、云南的三道茶、湖南的擂茶等,真是五彩纷呈,美不胜收。今天,为来宾奉上茉莉珍螺茶,请品赏。(十一)陶然沁芳在饮用盖碗茶时,用左手托住盏托,右手拿起碗盖,轻轻拂动茶汤表面,使茶汤上下均匀。待香气充分发挥后,开始闻香、观色,然后缓啜三口。三口方知味,三番才动心。之后,便可随意细品了。(十二)泉入龙潭(十三)品评江山对茶的品味因人而异。评茶的方法有:眼观、鼻嗅、口尝。
花茶以形整、色翠、香气浓酽为好。(十四)百味凝春在品饮之间佐以茶食,能更好地体会茶的韵味。今天,我们准备了茶点,雅号凝春,请来宾品尝。(十五)重酌酽香茶要趁热连饮。当客人杯中尚余三分之一左右的茶汤时,主人就应及时添注热水。(十六)再识佳韵品饮
花茶,以第二泡的滋味最好,因茶中的有效成份已基本上充分浸出,故此时
茶叶香酽浓郁,回味无穷。好
花茶可以冲泡三开,三开以后,茶味已淡,不再续饮。(十七)即兴诵章茶能清诗思,助诗兴。几千年来,古人留下了几千首茶诗,今人的茶诗也日见增多。在此,我们共同欣赏一首著名茶诗,唐代卢仝的《七碗茶歌》:“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孤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清汗,平生不平事,全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轻,六碗通心灵。七碗吃不得,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十八)书画会赏茶圣陆羽也有一首著名的茶诗《六羡歌》,抄录于今天这幅《陆羽品茗图》上。此画出自陆羽故里湖北天门志清和尚之手。也许是陆羽24岁离家后再也没有回去过的缘故吧,天门人民心中的陆羽如画中所绘——永远是年轻的。( 十九)尽杯谢茶(二十)嘉叶酬宾为了向来宾表示敬意,我们特向来宾代表奉上一些
茶叶,请笑纳。(二十一)洁具收盏(二十二)茶仓归一道家认为:万物的一生一灭都遵循着“道”的循环规律。中国茶人自唐代开始就提出了“
茶道”的概念。古今茶人常把温盏、投茶、沏泡、品饮、收杯、洁具、复归,视为是一次与大自然亲近融合的历程,是
茶道精神的体现。(二十三)再宣茶德(二十四)致谢话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