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地”成茶企商标后人讨说法到茶店静坐商标注册爱傍
发布时间 2013-08-02 浏览 26306 次
不良影响的行为,而是结合企业自身文化,进一步宣传历史文化,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发生这种纠纷,最好的办法是由政府出面进行协调。”这位商标事务所负责人建议,当务之急是由行政介入调停“李光地”商标权之争,加强与李氏后人沟通,共同做好李光地这位安溪名人的保护和开发。

  记者了解到,与李氏后人产生纠纷后,王庆曾向安溪县政府递交报告,请求政府出面协调,该县县委书记曾批示要求工商部门妥善解决。但安溪县工商局局长白志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双方互不让步,协调进展不大。

  建议修改商标法保护名人资源

  《法制日报》记者了解到,历史名人被抢注成商标,李光地并非首例。像朱元璋、曹雪芹被注册在酒类商品上;鲁班被注册在油漆、木工机械商品上;唐伯虎被注册在含酒精饮料商品上;“貂蝉”被注册在健美按摩设备商品上。

  历史名人被抢注的很多,由其后人出面维权的也不少。比如,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店星巴克在合肥开业时推出一种印有浅咖色包公正面坐像的城市杯。没想到,这个杯子为星巴克带来了麻烦,包公后裔指责其滥用、歪曲包公形象,要求下架并召回所有已售杯子。

  此外,曾有人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鲁迅酒”商标,鲁迅后人提出强烈抗议,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最终驳回其申请,理由是“名人商标是一种特殊商品,要考虑社会影响,容易引起社会不良影响的商标不予核准通过。鲁迅先生是一代大家,把他的名字作为商标用在商业活动中是不合适的”。

  透过层出不穷的“名人商标”现象和社会各界的舆论,不难发现,商标注册“傍名人”现象愈演愈烈,其主要原因就是法律在这方面还是一个空白。对此,长期从事商标维权的福建律师朱炜认为,最好的方法是在商标法中对利用名人姓名注册商标作出规范,从源头上遏制这种风气的蔓延。

  “比如,可以考虑在商标法对利用名人姓名及同音、近似名进行注册商标的行为作出规定,明确什么情形下属于恶意注册商标,对于恶意注册商标的不予登记或者可以撤销。”朱炜说,利用名人名字与商品挂钩多是新生企业为了在短期内扩大产品知名度,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思想,也带有哗众取宠的意味。有追求的企业应更多地追求独创性强的商标,遵守商标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以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1  2  3  4  5  6  7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