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庆升平》和《彭公案》是两部描写清廷镇压天地会、八卦教起义为主要內容的小说,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学价值。它揭示了天地会、八卦教的生态环境及其诸种特征;折射出天地会的起源、与八卦教的关系等若干史影。其中写道,一直以来天地会流传这么一句切口(即暗语)“木立斗世六十载,太子十三来结义!”这句切口难倒了无数“洪门”研究者和“清廷官员”,至今未见合理解释!笔者认为,
“太子十三来结义”最初的意思应该是“朱常湖让部下来仙岩寺商议起义等事宜”暗语,因为郧西王朱常湖是明益宣王朱翊鈏的第十三子,“仙岩”二字也是十三画。
江西学者吴之邨、陈江等认为
“洪门”是由朱元璋的子孙——明益王后裔创建的反清复明组织。陈江在其专著《“洪门”考源》中指出,大约一六四四年秋,明益藩永宁王、罗川王等王族子弟与方以智、艾南英等抗清名士创建了反清复明的秘密团体,这就是“洪门”的起源。另外,陈江还提出了其它一些证据,如天地会簿称会党“头上有水……脚下有火”。《明史》载,朱元璋为皇族世系各拟二十字诗,为子孙命名,中一字以太祖谱名诗为序,下一字取五行偏旁以金、木、水、火、土循环为序。益藩抗清领袖永宁王朱由植的父辈如郧西王朱常湖、侄辈如益末王朱慈炱,恰为“上水下火”行辈。
笔者认为,明末清初,在福建真正组织过有效抗清活动的是朱常湖所部大将王祁,其中相当一部分将士是南少林武僧,他们用白布缠头,故民间称为“白头变乱”。兵败后,由于清廷对天地会党徒的严刑究办,杀戮株连,这段传奇故事逐渐成为尘封的历史;又由于朱常湖残部沿用其宗派集会方式囗头传述来秘密结社,“湖”在中原方言语系中发音“洪”,“洪门”即“湖门”,朱常湖应是“洪门”的精神领袖,仙岩寺是“洪门”的发祥地,这样许多蛛丝马迹得以传承,才有南少林“洪门五祖”等等诸多传说。(福建省商盟公益基金会
周小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