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企业规模实力、上市意愿和发展潜力,建立并调整充实重点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加大对上市工作的宣传,使企业充分了解省、市、县出台的多项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改制上市。随着后备企业管理的不断规范和上市意愿的增强,安溪企业上市步伐逐步加快。部分企业家已经充分认识到资本市场对于企业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
该县对上市后备企业改制上市过程中涉及的资产、股权、结构重组以及公司登记等相关审批事项一律实行“绿色通道”,县上市办派专人协助办理。对上市及场外挂牌企业遇到的问题,上市办立即组织相关部门召开协调会,对每一个问题进行分析,并分解到各相关单位,为企业排忧解难。
安溪还积极搭建沟通平台。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及时掌握上市政策的最新动向,提升改制上市工作的针对性;加强与中介机构的联系,加强与保荐机构、律师事务所、银行、创投机构等中介机构的联系,引导、帮助企业选择实力强、信誉好的中介机构。
此外,安溪县还设立“企业改制上市发展专项资金”,专项用于扶持企业改制上市。
对上市后备企业扶持措施包括:
凡聘请具有证券从业资格的中介机构实施改制并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在其办理工商注册登记后给予30万元资金补助。企业上市申请材料经中国证监会受理后给予50万元资金补助。在安溪注册第一家上市企业给予奖励1000万元,第二家上市企业奖励800万元,第三家上市企业奖励500万元,之后上市的企业分别给予250万元奖励。
对于企业在场外交易市场挂牌交易的扶持措施包括:
聘请具备资格的中介机构完成改制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在办理工商注册登记后给予10万元奖励;聘请具备资格的中介机构完成尽职调查,并向监管机关或交易所完整提交备案材料的,给予20万元奖励;后备企业在场外市场成功挂牌上市后,将上市募集资金70%以上实际用于安溪县投资的,给予30万元奖励。
行家观点>>>
茶企应横向延长价值链
(陆尧,中国社科院茶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科院经济管理杂志社社长助理)
领全国茶产业发展风气之先的安溪,又在引进风险投资、积极融资上市方面做了排头兵,令人感佩。投资者考察茶企的价值,会比较关注两个问题:一是价值链长短问题,二是品牌管理问题。
因此,我建议,第一,安溪茶企宜努力延长价值链,并且尽量走横向延长之路。比如,增加茶艺培训、心理咨询、机场航班资讯、股市即时信息等增值服务项目,经营可以佐茶的茶食。第二,努力做好茶品牌建设与管理工作。政府主要打造公共品牌,茶企主要打造产品品牌、渠道品牌等。第三,把茶产业融入大健康产业,获取更多原动力。喝茶有益健康,已经成为许多人的共识。在此基础上,茶产业宜加强和旅游、医疗保健、饮用水、咖啡、水果等相关产业的联合,关注呼吸质量、睡眠质量、饮用水质量,共同打造“乐茶乐活”的健康生活方式。
逐步形成“安溪茶产业板块”
(福建省海峡股权交易中心泉州运营中心负责人)
这几年,安溪茶产业从种植、制作、包装、品牌运营方面对整个产业链进行了创新和提升,而且大力发展茶具、茶机械等配套产业,大力推广茶文化,应该说整个茶产业竞争力得到了提升。如今,安溪茶企又在资本市场崭露头角,从引进股权投资、到场外市场挂牌、借壳、并购到推动上市,除了可募集发展资金外,更重要的是可借助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引导安溪茶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高端人才,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
海峡股权交易中心作为按国务院规定、由福建省政府批准设立的区域股权交易市场,已在泉州设立运营中心,将发挥省、市、县三级政府政策支持和聚集本省各方面资源优势,为安溪茶企提供股权、债权等融资和股权的交易流通、市场定价,并购重组及提升品牌等方面服务,推动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股权激励引进高端人才。随着安溪茶企业在海峡股权交易中心泉州运营中心挂牌工作的推进,将逐步形成海交中心“安溪茶产业板块”和“产业发展晴雨表”,为地方政府推动茶产业发展服务。
茶企借助外力来发展,无疑是一件利好的事情。无论是借资、借智、借品牌、借人力,都能够对企业现有状况带来冲击和新鲜力量,能够使茶企本身产生一定的物理变化,甚至是化学变化,从而进行行业商业模式整合,完成整体行业产业的升级任务,打造闽南茶企的“升级版”。
但是,借力只是一种外化的倚重力量,俗话说“打铁还得自身硬”,茶行业有其本身需要改进的多个方面工作,如生态种植、价值的量化管理、整体链条如何规范可控等。有些问题并非通过外部资源就能有效解决,而是需要行业的自我蜕变、反复整合、自我洗牌才能达到的。只有整个产业切实规范了、健康了,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