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讲师团团长、儒家茶业总经理张顺儒认为,农民讲师团具有交流互动的功能,成员们在传播知识的同时,通过交流互动也可以了解到自身的不足,取长补短,同时对自己的企业也取到了一定的宣传作用。
“乡土话”道“致富经”
“过去,安溪茶企都是单打独斗,应该创新模式,与安溪十万茶叶营销大军抱团合作,产生的作用效率是无穷的……”作为儒家茶业领路人,经历摸爬滚打,企业从小到大,张顺儒从自己创办茶企的创新模式谈起,提出构建“乡主导·村主体·联茶商·促茶农”的茶叶合作社运营新模式,让人耳目一新。
我县是产茶第一县,在讲师团中不乏资深茶叶专家。负责农民讲师团岗前培训的班主任张炎地介绍:“以农民讲师团的形式深入到茶农当中,用方言讲课,为茶农讲解最新的科学种茶、制茶方法,为群众送去致富经,这在福建省尚属首创。”
黄启明是参内乡祜水村党支部书记,是一位有15年工作经验的老支部书记,他建议村干部要多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惠农政策,要为群众干实事,多关心群众的疾苦,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就能够搭建起政府与群众之间的互信桥梁。
讲课的“老师”是农民,听课的“学生”也是农民,而这些农民讲师就是农民身边人,他们干的事看得到、摸得着,他们这一“点拨”,笃信“眼见为实”的农民就可照着葫芦画瓢,这比专家、教授讲授的效果好多了。
张炎地介绍,农民讲师团采用“普通话+闽南话”的直白方式,简明易懂,用“乡土话”说“致富经”,用方言讲经验,用经验带乡亲创业,还不时穿插一些生动事例。从凤城镇首场宣讲,再到湖头镇深入田间地头,每场都吸引数百名干部群众参加,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
搭起干群连心桥
农民讲师团“既说给农民听,又做给农民看”,让群众尝到看得见、摸得着、听得懂、发展能力大幅提升的甜头。
凤城镇城东社区党支部负责人白丽静告诉记者:“部分讲师团成员用自身当村干部实践,向我们生动讲解了上级的有关政策和精神,对我们今后工作具有很强指导性。”
“农民讲师团成员中有茶叶专家、养殖户、村干部,没有讲官话套话,不但讲述了许多党的政策,而且传授了不少发展经济经验,为我们发展经济提供新思路。”自发来听课的村民李志忠说到。
“农民讲师”的身份是“农民”、工作是“讲师”。陈杉福介绍,他们是从群众中选出来的土专家、田秀才、农博士。他们进农家、下田间地头,传经、送宝、解结,说实话,接地气,玩实战,先“领走”,再让农民“自走”,最终实现“齐走”,用致富梦、和谐梦“组装”中国梦,最终,他们又回到群众中去,是一种最本真的“群众路线”。
据悉,农民讲师团下乡授课将成为常态,深入田间地头、企业现场授课,而且依托农民讲师团下乡的机会,收集群众反馈的意见,了解民情和知道基层群众的诉求,更好地帮助群众解决问题,成为政府和群众的连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