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都”安溪回归精耕细作
发布时间 2013-09-24 浏览 25034 次
在等着分茶了。这也令许多受益的茶叶专业合作社乐开了花。

  “去年买过合作社茶叶的茶商,今年都提前预订了茶叶。”德峰合作社董事长王辉荣介绍,合作社这两年改造了20亩老茶园,今年春茶期间,毛茶平均每斤卖到了300元,最高的达1500元。

  近两年,德峰、举源、庆芸等合作社成了茶商茶企的关注焦点。安溪现有700多家茶叶专业合作社,占据了安溪全县合作社的近90%的比例。据统计,合作社总产值超过15亿元,全县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联作小组+农户”的组织化经营形式,基本实现规模经营、质量管控的茶园达到40万亩。

  相较于零散的茶农而言,集约化生产、管理的茶叶专业合作社茶叶质量更让人放心,这也是有一定收购规模的茶商茶企纷纷开始选择合作社的原因。

  从以往一家一户收茶,到现在找合作社批量收购,茶商茶企在中间环节省了不少心。除了有稳定、安全、优质的供货保障,以及避免自建基地带来的资金重负外,还可以剥离茶园种植管理和初制加工环节,更专注于品牌营销和市场拓展。

  茶叶合作社通行的做法是,会员购买农资,由合作社垫资,统一茶园管理,派出师傅指导如何用药、如何施肥等。在茶叶制作季节,茶叶统一到这边的加工厂进行生产加工,由专业的制茶师傅指导怎么做茶。最后,合作社再把企业做的茶叶收购起来,以合作社的品牌统一销售。

  随着安溪合作社基数的不断增长,同质化竞争日渐激烈,不少茶叶专业合作社纷纷打起“品质仗”,用质量铸就起品牌,从而吸引茶商茶客。

  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通过回归精耕细作、改造老茶园、统一采购合格农资、引进种茶制茶能手和质量安全监管等方式,使得产业链双方均受益。

  王辉荣告诉记者,德峰的老茶园改造计划是从茶树品种单一化,选用人工除草,到从内蒙古采购羊粪作为农家肥,一系列举措都是为了从源头保证好茶树、土壤,这样做可以确保10年不换树种,做得好甚至30年不用改造茶园。

  抢滩国外市场

  实现了种植和生产加工转型升级的安溪,正在由“中国产茶第一大县”向“中国茶业第一强县”迈进。

  茶产业在安溪经济指标中其实占比不大,但带动性很强。据统计,全县现有茶园面积60万亩,茶叶总产量6.7万吨,2012年涉茶总产值101亿元,位居全国重点产茶县第一位。

  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会长张家坤认为,未来茶市场的竞争便是差异化产品的竞争。就像立顿茶叶一样,其实茶叶本身的质量并不高,可是他们以量取胜,走的是大商超的概念,打造的是简易冲泡。

  无论茶叶的生存环境如何好,茶叶的品质如何高,如果没能占领销售渠道,一切都将归零。立顿在渠道和终端的强势形象,改变了一代年轻人和白领的喝茶习惯,造成了“1000多家茶叶企业加起来都做不过一个立顿”的现象。

  这令国内的所有产茶地区、规模化茶企感到尴尬。对于他们来说,如何顺应新的市场规律让茶叶远销全球,是地方政府和企业需要思考的方向。

  安溪首先想到的是打造茶叶品牌集群。去年,安溪商标国际化注册率先起步,继“安溪铁观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欧洲、东南亚等12个国家和地区注册的基础上,2012年向挪威、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33个国家和地区知识产权机构提交商标国际注册申请材料。

  安溪县副县长王金章介绍说,2012年安溪茶产业在实体市场方面取得了内外销的新发展。一方面是向新兴市场进军。新兴销区,四川、黑龙江比去年增长8%-10%,重庆、内蒙古、广西、海南均增长15%左右。另一方面则是向国外市场进行茶品牌输出。安溪铁观音欧洲营销中心开业,“茶酒对话”多层次开展。

  与此同时,茶多网、中闽弘泰、山国饮艺等企业异军突起,在网络销售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安溪县针对销售渠道,不断通过减税等方式加大扶持800多家当地茶叶电商。除了线上扶持巩固量的销售渠道之外,线下“铁观音”的品牌营销力度也得到加强。

  “有了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加上茶叶品质的提升,我们有信心,将‘铁观音’销往全国各地。”电商茶叶品牌琪彤香总经理苏清阳说。

1  2  3  4  5  6  7  8  9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