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安溪合作社基数的不断增长,同质化竞争日渐激烈,不少茶叶专业合作社纷纷打起“品质仗”,用质量铸就起品牌,从而吸引茶商茶客。
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通过回归精耕细作、改造老茶园、统一采购合格农资、引进种茶制茶能手和质量安全监管等方式,使得产业链双方均受益。
王辉荣告诉记者,德峰的老茶园改造计划是从茶树品种单一化,选用人工除草,到从内蒙古采购羊粪作为农家肥,一系列举措都是为了从源头保证好茶树、土壤,这样做可以确保10年不换树种,做得好甚至30年不用改造茶园。
抢滩国外市场
实现了种植和生产加工转型升级的安溪,正在由“中国产茶第一大县”向“中国茶业第一强县”迈进。
茶产业在安溪经济指标中其实占比不大,但带动性很强。据统计,全县现有茶园面积60万亩,茶叶总产量6.7万吨,2012年涉茶总产值101亿元,位居全国重点产茶县第一位。
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会长张家坤认为,未来茶市场的竞争便是差异化产品的竞争。就像立顿茶叶一样,其实茶叶本身的质量并不高,可是他们以量取胜,走的是大商超的概念,打造的是简易冲泡。
无论茶叶的生存环境如何好,茶叶的品质如何高,如果没能占领销售渠道,一切都将归零。立顿在渠道和终端的强势形象,改变了一代年轻人和白领的喝茶习惯,造成了“1000多家茶叶企业加起来都做不过一个立顿”的现象。
这令国内的所有产茶地区、规模化茶企感到尴尬。对于他们来说,如何顺应新的市场规律让茶叶远销全球,是地方政府和企业需要思考的方向。
安溪首先想到的是打造茶叶品牌集群。去年,安溪商标国际化注册率先起步,继“安溪铁观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欧洲、东南亚等12个国家和地区注册的基础上,2012年向挪威、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33个国家和地区知识产权机构提交商标国际注册申请材料。
安溪县副县长王金章介绍说,2012年安溪茶产业在实体市场方面取得了内外销的新发展。一方面是向新兴市场进军。新兴销区,四川、黑龙江比去年增长8%-10%,重庆、内蒙古、广西、海南均增长15%左右。另一方面则是向国外市场进行茶品牌输出。安溪铁观音欧洲营销中心开业,“茶酒对话”多层次开展。
与此同时,茶多网、中闽弘泰、山国饮艺等企业异军突起,在网络销售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安溪县针对销售渠道,不断通过减税等方式加大扶持800多家当地茶叶电商。除了线上扶持巩固量的销售渠道之外,线下“铁观音”的品牌营销力度也得到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