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失传千年的“青城道茶
下一主题:茶艺表演最早的话剧
上述史料说明了这样几件事,一是白茶流行时间,源于庆历年间而盛于大观年间,但明确记载产地等情况的白茶树只有在距大观年间(1106——1110)约50年前的年代出现,如宋子安所记东溪白茶、蔡襄时代的王家白茶,而在最受重视的大观年间,却没有确切的记载,作为规制的贡茶也是在《大观茶论》成书五年后出现;二是白茶珍贵值钱,先重民间,后进宫廷,最后被宋徽宗赏识而名冠群茶。三是白茶是白色叶子的茶树,种源难得、茶树难养、佳品难制,“向春常造浮屋以障风日” 结果仍枯其株,“尤难蒸焙,汤火一失则已变而为常品”、 “浅焙亦有之,但品不及”。根据笔者近年来对不同白茶种质资源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推断,王家白茶似应是白化程度很高的茶树,经不起春风吹拂,犹如四明山顶种植的白茶和个别叶绿素缺失严重的白化茶树。
白茶树在宋代被高度重视,缘何未被传承下来呢?从今天看来,其原因应有两个,一是白叶茶由于遗传的原因,生长势较差,当时的管理技术水平不能使茶树获得健壮生长和广泛种植;二是由于白茶会开花而少结实或分化严重,籽播繁育无法成为繁衍扩大的技术手段,而现在通行的扦插繁育技术是在十九世纪后期才由福建茶农发明,因此,在我国历代茶书中记载的白茶多数在经历不长的时间后就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