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通草画“认祖归宗”闽东制茶史再添力证
发布时间 2013-10-30 浏览 23137 次
阳光下成堆的干黑茶叶冒着阵阵清香,便抓起一把冲泡。品饮后,洋教士连称好茶。这时,赖维顺才发现:地理环境、气候的变化及茶鲜叶品种的不同,是其制作普洱失败的原因。在洋教士的建议下,他综合运用绿茶和普洱苛的制作工艺,反复试验,准确捏拿细节、把握发酵程度,终于成功研制出条形均细、外表乌润的新品种茶叶。由于洋教士每次喝茶都叫着“赖,茶!赖,茶!”久而久之,村里人都顺着叫“赖茶”。新品茶叶由此得名,并因汤醇、色正、香远不胫而走。

  “赖茶”的创制得益于洋教士的帮助,其名气也随着洋教士的传播活动远扬。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赖茶”被道光皇帝定为贡品茶,并下诏御赐赖维顺为“贡茶御史”,写下了辉煌一页。

  在赖氏族谱中还保存着多幅十九世纪后期洋教士拍摄的村茶园、采茶女的古老照片。”赖培华推断,这册通草画是洋教士群体中的某位或请画匠绘制,后带至英国的。而此画册原收藏者为英国收藏家皮埃尔·伊夫·居里蒙特,其祖辈中正有当过传教士的。

  茶人茶事、洋人洋教士,残存于历史长河里的点滴记忆,将漂流海外的百年画册与福安白云山赖家就这般巧妙地串在了一起。

  百年画册的“认祖”返乡路百年前远赴重洋传播茶乡茶韵,百年后“认祖归宗”再续茶人茶缘。通草画册《白云山赖家制茶图》的前世今生,令人惊叹。在赖培华看来,这套珍贵画册从出国到回归的百年之旅,似乎冥冥之中早已注定。

  作为“赖茶”的第四代传承人,近几年赖培华潜心研制,根据古老制茶技艺与现代工艺,成功恢复“赖茶”的种植和加工技艺,产品重新问世。在同宗同源的赖氏国际商会英国联络处会所中,“赖茶”成为座上宾,吸引了众多英国人士在此品茗会友。正是这个平台,通草画册《白云山赖家制茶图》机缘巧合般走进了赖培华的视线。

  一位英国茶友是该会所的常客,对“赖茶”情有独钟。来来往往,与打理会所的赖氏宗亲赖阿深成为朋友。今年10月3日,在伦敦的一场国际展品拍卖会上,这位英国人无意中发现了通草画册《白云山赖家制茶图》,其竞拍说明中简要介绍了画册的绘制年代、来源等相关信息,起拍价折合人民币3万元。茶、赖家、中国、福安白云山,这些字眼让他心生疑问:与“赖茶”有没有关联?遂将此消息告知赖阿深,进而转达给赖培华。

  “这会不会就是祖上的制茶工序?”看到发自伦敦手机短信,赖培华激动万分,当即决定委托参与竞拍,并最终以折合人民币19万元的价格成功夺标。

  事后,赖培华还让人带着“赖茶”,专程拜访了此画原收藏者皮埃尔·伊夫·居里蒙特。在了解了这套画册及收藏家详尽的相关信息后,赖培华愈发肯定其绘制的就是祖上的制茶工艺。画的是赖家,在海外绕了一圈,百年后又回到赖家,皮埃尔·伊夫·居里蒙特也直叹神奇。

  10月9日,画册从伦敦寄抵闽东。手捧画册,细细端详,赖培华百感交集。“这套珍贵画册的回归,既是祖祖辈辈制茶历史、工艺的忠实见证,也是对我们后人的一份激励。作好茶,再现‘赖茶’百年雄风,这是我们致力的方向!”赖培华说。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