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舒兰公司一天的青菜供应量为6000斤,对于刚刚冷下来的杭城来说,这个数量只是刚刚开始。
而从价格上,舒兰的供货价相当便宜。“我们跟农华的合作是订单农业的模式,一年签一次合同。双方制定了种植品种计划表、预计年采购数量表、商品质量包装要求、田间管理及农药记录等,依据市场价值规律提前一年定价。合同兼顾双方的利益,而且有上下浮动的比例,便于遇到特殊情况的调节。”舒兰的总经理沈玉兴介绍。
产销对接的模式,让经营户与超市之间直接对接,减去了中间环节,平抑了价格。通过直供直销、农超对接的方式,引导菜价。如联华华商、华润万家两家“农超对接”试点项目,可使终端销售价格降低15%-20%。
以当天世纪联华的青菜价格为例,农华提供的青菜售价1.99元/斤,根据杭州市物价局监控数据显示,这几天杭州农贸市场青菜的均价为2.34元/斤。
农产品基地靠天过日子,一旦遇到灾害性天气,基地的蔬果很容易遭到灭顶之灾,市场价格也会随之水涨船高。麟海的负责人何林海表示,恶劣天气条件下,市场上的蔬菜就会遇到高价,例如今年夏天的台风“菲特”,市场上的青菜卖到3元多一斤,而该企业与超市的合作价仍然维系在1元多。
“在关键时刻,市场行情波动很大的时候,基地用低价保护超市的售价稳定。而一旦遇到蔬果滞销的时候,超市也会来保护我们。双方共同协作,让老百姓吃到平价菜、放心菜。”何林海说道。
十年发展,产销对接一举多赢
从初期的试水,到如今产销对接模式的逐步成熟,麟海、舒兰和农华共同成长。
2004年前,舒兰只有38亩地,种植的蔬果种类也是少之又少。
“当时超市卖蔬果只是为了聚人气,不是主流商品。我们走的是绿色有机的高端路线,在那个时候,并没有多大的受众群。听取贸易局、农业局、农华等多方的意见,觉得产销对接的项目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沈玉兴说道。
历经近十个年头,“舒兰”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从38亩的蔬菜基地,到如今单大棚基地就达800亩。而另一家企业“麟海”,发展至今,基地面积也由2007年前的210多亩增至现在的1266亩,基地的蔬果每天正常的产出量能达到4万斤以上。这些基地从杭城不起眼的种植户,变身杭城小有名的经营大户,离不开产销对接模式的逐步完善。
与“麟海”“舒兰”的发展同步,世纪联华超市因有了“农华”这一支撑点,生鲜销售的业绩在业内首屈一指。杭州联华华商集团有限公司生鲜采购配送中心副经理谢晓东表示,依托公司销售网络,近些年与多个蔬菜合作社加大了合作力度,紧紧围绕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保障城乡居民消费安全、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主题,以发展鲜活农产品“农超对接”作为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推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先后与余杭梦春、杭州麟海、杭州佑农等大型蔬菜种植基地开展了农超对接活动。
至今,经过多年的合作,基地与超市已建立起高度的信任:“麟海”“舒兰”的产品,送到“农华”仓库就行,到时必定结账;“农华”需要什么产品,只要一个电话,基地一定想方设法满足。除此之外,双方的合作已不再局限于普通的供销关系,而是追求共同成长。农华允许基地蔬果有自己的品牌,基地的蔬果除了供应给世纪联华,还可以有自己的直供直销点、社区门店、其他客户,以及一些批发市场。